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詹玉 詹玉〔宋代〕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吹香弄碧,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今回记得。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相逢让我如从梦中清醒,吴地的风尘暗淡了我的头发,倚担评花,认旗沽酒的娱乐依然历历在目。吹香弄碧的西湖,不仅有长堤外的柳树风情,还有那胜过梅花的月色。箫鼓动地,断桥上的游客人头簇动,画楫船舫,鳞次栉比。
回忆当时何止只有俊侣,但时局已换,友人一个个风流云散。眼前国破家亡,只得过一种苍烟为伴、鸥鹭为友的隐居生活。上次修水一醉,如今又要离别,请你不要忘记去“折柳穿鱼、赏梅催雪”。如此好的湖山景色,忍不住让人感叹啊!

注释
齐天乐:词牌名。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上下片各六仄韵。
兵后:指元兵攻破南宋都城杭州以后。归杭:指回到杭州。
吴尘:吴地的风尘。吟发:指词人的头发。
认旗沽(gū)酒:化用白居易《杭州春望》“青旗沽酒趁梨花”诗意。沽,买。
坡柳风情:用苏轼的典故。苏轼曾两度在杭州做官,在西湖中修建了一条长堤,把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两部分,并在长堤上种花植柳,建置桥亭,后来堤桥成市,歌舞鼎沸,成为西湖繁华热闹的场所。另外苏轼也写下了一些咏柳名句,如《蝶恋花·春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之类。
逋(bū)梅月色:用林逋的典故。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其《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千古传诵的咏梅名句。
苍烟:苍茫的云雾。
修江:即修水,在今江西省境内。▲

赏析

  此词开篇写“相逢”,相逢应该有很多话可说,很多事可忆,然而是“唤醒京华梦”。在战后的京华梦,当指故朝南宋的京都生活。京华梦醒,“吴尘暗斑吟发”。这两句,饱含词人的沧桑之慨。以下作具体抒写。“倚担”三句,写了三件令人难以忘怀的趣事:一是“倚担评花”。宋代的风俗是人皆不戴花,而挑担卖花者亦众。当时倚靠花担,品评着各色鲜花,一种风流趣事。二是“认旗沽酒”。游兴既高,自当有美酒助兴,觅酒家畅饮,十分风流洒脱。三是“行歌奇迹”。一边游赏,一边吟诗,江山处处留足迹,也是风流闲雅。“历历”表明一切游乐情事都历历如昨。接着由杭州景色转写西湖胜景。“吹香弄碧”句先总写。作者不直接写花草树木,而先写其色彩与香味,便已画出一幅花团成阵,绿树成行的绚丽春景图,吹、弄二字表意准确而形象,和煦的春风吹来阵阵香气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坡柳”典出自苏东坡。苏轼曾两度出任杭州地方长官,写出了古今传诵的吟咏西湖的名作,并曾于西湖筑堤名为“苏堤”。“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九亭”说的就是苏堤景色。“坡柳”依依,写苏堤风光旖旎,承上“弄碧”。林逋长住于西湖孤山,酷嗜梅花,并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咏梅名篇。“逋梅”之典盖由其传出。词人在“吹香弄碧”的景物中特地拈出坡柳、逋梅,使如画的西湖风光更富于浓郁的诗意,在柳树、梅花和月色中,都融进了诗人的精神与风度。“画鼓”二句由岸上转写水面。春游时人头簇动,画楫船坊,栉次鳞比,箫鼓动地。“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正是对这种盛况的艺术概括。

  上片写杭州和西湖景色,下片笔锋转向人事。

  “当时”二字点明故事为回忆,表明一种时态。此后虽然江南之地,依旧景物宜人,但时局已换,友人一个个风流云散。“花天月地,人被云隔”两句以一“甚”字领起怅怨之情油然而生。“却载”二字由“当时”写到眼前:在国破家亡之际,只得过一种苍烟为伴、鸥鹭为友的隐居生活。以“却”字表明生活境遇的转折,“更”字则是推进一层。欣逢故人,举怀畅饮,追怀往事,然而转眼之间又要在长江边上分手了,留恋之情引发悲伤之感。以“又别”二字点题,并慨叹这次相聚何其短暂。“今回”三句,推想别后之事。词人推想“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的西湖胜景,在战后应还会依旧。在此一别,词人希望友人不要忘记去“折柳穿鱼、赏梅摧雪”。“如此”二句看似平淡,却含有无限悲凉,蕴含着一种兴亡之感和家国之恨。

  这是一首内涵十分丰富的送别词,决非一般离情所能概括得了的。词人把依依惜别之情和故国之思、兴亡之叹熔铸于一炉,浑然一体。▲

创作背景

  词题中的“兵后”,即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将伯颜攻占临安之后。此时,词人的朋友童瓮天返回杭州。词人作了这首词送别。

詹玉

詹玉

詹玉(生卒年不详)字可大,号天游,古郢(今湖北)人。至元间历除翰林应奉、集贤学士,为桑哥党羽。桑歌败,为崔劾罢(见《元史。崔传》)。著有《天游词》一卷。主要作品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汉宫春》《桂枝香》《多丽》《三姝媚》《渡江云》等。 

猜您喜欢

题张居士壁

杨亿杨亿 〔宋代〕

叠巘参差翠绕门,雕梁贺燕自成群。
杀鸡日夕期嘉客,种竹寒暄对此君。
且向东臯輸黍稷,便应北阙降玄纁。
子真漫说耕岩石,不奈声名四远闻。

过凤山高氏以榴实荐酒

张镃张镃 〔宋代〕

湾洄绿处得鸡声,俯槛山宜柳外明。京洛涨尘衣半黑,邯郸炊黍梦曾惊。

榴皮就为翁题好,竹叶能邀我兴成。办此一廛归老计,弄孙相对说春耕。

七夕宴重咏牛女各为五韵诗

陈叔宝陈叔宝 〔南北朝〕

明月照高台,仙驾忽徘徊。雷徙闻车度,霞上见妆开。

房移看动马,斗转望斟杯。靥色随星去,髻影杂云来。

更觉今宵短,只遽日轮催。

内人臂白鹦鹉图

陈深陈深 〔宋代〕

华清宫中歌既醉,南海奇禽无争致。
玉环最爱雪衣孃,当时曾得龙颜媚。
璿房雕槛春日长,绣绷娇儿在傍戏。
君王耿汝解语言,怀恩不说宫中秘。
临风鸷鸟何轩轩,叹惜纯良遭猛万。
苕翁写出当时事,侧立红衫内人臂。
江花满地不忍着,空拂画图怜俊慧。

送除景说归三衢

高斯得高斯得 〔宋代〕

秋风吐商气,庭树慽以飞。
美人悼时节,去意不可鞿。
朋阴傲排荡,晨光弄熹微。
灵修岂敢怨,浩荡终难依。
岐分蹈一失,决此存亡机。
僵株擢新稊,倏忽成十围。
阳阸人所愿,苍天讵能违。
蹇予於夫子,亮节深所希。
取舍既共是,排拫亦同非。
岂伊桐江上,裴回送将归。
时危抱深感,人远伤遐睎。
国家福未艾,祖宗临孔威。
愿子崇明德,桑榆借光辉。

陟驼巘

卢方春卢方春 〔宋代〕

雨凉陟驼巘,转历九十折。
短竹亦自阴,小家亦自洁。
寻草补断蹊,行人以旱说。
农哭眼睛落,天懒霹雳歇。
斯民谓天懒,对此予心热。
凭高览清旷,一峰一气结。
峰下桔槔人,踏水脚如血。
短短赤赤秧,传供毒蝗舌。
太息重凝眸,青青天骨出。

七和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妙年文价重和随,不料东家产此奇。
谗者纷纷传有虎,词人往往让于罴。
探囊已足三年艾,补衮那无五色丝。
闻说卜邻王翰了,长卿安敢出偏师。

张先生(并序)

苏轼苏轼 〔宋代〕

先生不知其名,黄州故县人,本姓卢,为张氏所养。阳狂垢污,寒暑不能侵,常独行市中,夜或不知其所止。往来者欲见之,多不能致,余试使人召之,欣然而来。既至,立而不言,与之言不应,使之坐不可,但俯仰熟视传舍堂中,久之而去。夫孰非传舍者,是中竟何有乎?然余以有思惟心追蹑其意,盖未得也。

熟视空堂竟不言,故应知我未天全。
肯来传舍人皆说,能致先生子亦贤。
脱屣不妨眠粪屋,流澌争看浴冰川。
士廉岂识桃椎妙,妄意称量未必然。

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石鼓作自周宣王,宣王发愤搜岐阳。
我车我马攻既良,射夫其同弓矢张。
舫舟又渔缚鱮鲂,何以贯之维柳杨。
从官执笔言成辛,书在鼓腰镌刻臧。
历秦汉魏下及唐,无人著眼来形相。
村童戏坐老死丧,世复一世如鸟翔。
唯闻元和韩侍郎,始得纸本歌且详。
欲以毡苞归上庠,大官媕阿驰肯将。
传至我朝一鼓亡,九鼓缺剥文失行。
近人遇见安碓床,亡鼓作臼刳中央。
心喜遗篆犹在傍,以臼易臼庸何伤。
以石补空恐舂梁,神物会合居一方。
雷氏有子胡而长,日模月仿志暮强。
聚完辨舛经星霜,四百四十飞凤皇。
书成大轴绿锦装,偏斜曲直筋骨藏。
携之谒我巧趋跄,我无别识心旁徨。
虽与乃父非故乡,少与乃父同杯觞。
老向太学鬓已苍,乐子好古亲缣箱。
谁能千载师史仓,勤此冷淡何肝肠。
而今祭酒裨圣皇,五经新石立两廊。
我欲效韩非痴狂,载致出关无所障。
至宝宜列孔子堂,固胜朽版堆屋墙。
然须雷生往度量,登车裹护今相当。
诚非急务烦纪纲,太平得有朝廷光。
山水大字辇已尝,於此岂不同粃糠。
海隅异兽乘舟航,连日道路费刍粮。
又与兹器殊柔刚,感慨作诗聊激昂。
愿因谏疏投皂囊,夜观奎壁正吐芒。
天有河鼓亦焜煌,持比负鼎干成汤。

湖上晚望寄友人

释智圆释智圆 〔宋代〕

不得天涯信,相思对景浓。
惊飙吹落叶,残日在遥峰。
照水鱼村火,沈烟野寺钟。
幽怀向谁说,静立自搘筇。
作者的其它诗文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