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临江仙·走遍人间无一事

段成己 段成己〔金朝〕

走遍人间无一事,十年归梦悠悠。行藏休更倚危楼。乱山明月晓,沧海冷云秋。诗酒功名殊不恶,个中未减风流。西风吹散两眉愁。一声长啸罢,烟雨暗汀洲。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词人晚年避隐深山客居龙门时作,因“暮秋”而“感兴”,抒咏自己“有志不获骋”、“忧思独伤心”的悲凉情怀。

赏析

  中国古代士大夫信奉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主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段成己早年颇执济世壮志,高才俊行,名动一时。自我期许曰:“千里驰驱容骥展,九霄空阔看鹏抟。”“何当洗甲兵,倒挽豳溪水?”他奔走仕途,“鏖战文场”,“登金正大进士,授宜阳主簿”,写下了人生志满意得的一页。可惜事业初程的霞光金辉,转瞬间就被金元换代的腥风血雨无情地冲刷得一干二净,落了个“回首平生事堪笑,少年豪气北山低”(《用韵答封张二子》诗)的结局,令人悲愤不已。入元后,他独抱节操,无意仕蒙,避地退隐异乡深山。所谓“不书咄咄事,高咏休休词”,淡远世俗,宁泊终日。然而寂寞山庵,漂零异乡,对于“丈夫岂无四方志”的仁人志士来说,无异是空耗生命,痛苦不堪。静夜思之,卧不能寐,心头漉漉滴血。本篇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泼墨挥毫的。

   起二句自叹平生,直抒胸臆:“走遍人间无一事,十年归梦悠悠。”发语突兀,寄慨高远,凝聚着充满人生忧患意识的命运沉思,揭示了词人“夜中不能寐”的激越不平情怀。词先以人物的足迹,引展出“走遍人间”的广阔空间,状写出他对事业的热烈追求和其间经历的千辛万难,后半句却组合以“一事无成”的微渺惨淡结局,从而鲜明地构成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突现了人物心弦的愤然。进不能兼济天下,那就姑且退而归隐吧,家山的故庐旧鸥,亦堪相亲相慰。可是不幸生逢乱世,有家难归。“十年归梦悠悠”,诉尽了游子漂泊无着、魂系故土的怅惘情怀。其时词人四十六岁,自三十六岁弃仕入山,已有“十载龙门山下路”(《临江仙》词)的客居生涯,故作“十年”云云。

  起二句一写“行”,一写“藏”,是段成己回首人生的苦涩总结。“行”,却不得以“用”其才,“舍”,又不得以“藏”故乡,这种理想双重失败的悲剧命运,是那动荡时代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共有命运,是一代人的不幸写照。段氏沉思概括,实有深厚的时代蕴意。唐独孤及喟叹“行藏两乖角,蹭蹬风波中”的乱世人生,于此又见具体印证。于是,自然逼出第三句“行藏休更倚危楼”的沉痛自诫。此句从杜甫诗“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江上》)句化出,将“行”、“藏”结拢于一体。杜诗是晚年漂泊西南,登楼望秋,有感而作;主旨为感慨身世、自伤无成。段成己处境与老杜相近,而心境更为悲凉酸幸。易代换朝的现实政治,已注定其行藏的彻底无望,已不容存在老杜《江上》诗中“时危思报主”的一丝幻想,所以词云“休更”。休更,就是莫要再去。千万不要再去象老杜那样,登倚高楼,思叹行藏之事,这将令人心绞肠断。沉痛的自诫,暗寓着词人多少次的彻夜辗转、泣血顿悟。人生的痛苦,莫大于这种“空负壮志、坐以待老”的命运了。词人另一首《再和》诗云“少陵可笑行藏拙,独倚危楼刚自猜”,化泪血作嬉笑状,而内心的痛苦负荷,正复相同。行笔至此,话语嫌多,结拍遂化心头语作楼前景:“乱山明月晓,沧海冷云秋。”景物框架宏大,境界深邃:连绵的群山,静幽的明月,无边的大海,莽莽的云雾,视野极其开远。然而着一“乱”景状,涂一“冷”色调,顿觉晓色惨然,寒意浸骨,氛围也显得凝沉而压抑。景色亦即心象。品味这幅画面,我们不难体会到词人破晓难眠、倚楼怅望时,心头难言的茫然、凄迷、纷乱、悲凉和沉重。

  上片写登楼伤情,悲叹平生,下片另起一境,转写眼前生活。词人苦中作乐,自开怀抱,笔下竭力摆脱上片的沉闷忧郁气氛,基调也转而开朗旷达起来。“诗酒功名殊不恶,个中未减风流。”是说:山中岁月的饮酒赋诗,亦别有情趣,足可与千秋功名相敌;其风流潇洒,不减于凌烟阁人物。这话与乃兄段克己“诗酒心犹在,功名梦亦无”(《枕上》)诗意同一机杼,是自宽自解、自释浓怀的办法。价值观念上的幡悟和自我超脱,似乎使词人自“行藏”两失的人生烦恼中渐渐解开,他沉浸于眼前诗酒终日的快意生活,忘怀了生命的困惑、生活的痛苦。觥筹交错、墨蛇飞舞中,他眉宇开扬,诗笺中跃上“西风吹散两眉愁”的轻快句子。“吹散”二字,以风快轻易之势,将段氏眉间昨夜的阴霾瞬间拂拭得烟消云散。快意至极,他情不自禁地凭栏向远,发出一声清亮的长啸,宣泄心中的欢愉。然则词人真正获得解脱了吗?煞尾以形象的画面,含蓄地作了否定的回答。“一声长啸罢,烟雨暗汀洲。”长啸的余音尚未消歇,他就笑容全失,对着楼前景象怔忡出神,无语收笔。这是又一幅黯淡迷茫的深秋图景:迷迷蒙蒙的秋雨,如烟似雾,远处衰败枯瘦的江汀渔洲,慢慢变得昏暗模糊。我们似乎感到,上片图景中的冷意秋寒又悄悄地蔓延入画面,渗透进人心。这是因为词人眉头愁结貌似拂平,而心头情结并未解开,所以欢愉来得快,也消得快,始觉脸上愁色“吹散”,一刹那间心灵又跌入“暗”色阴霾包围之中。瞬间的旷达,遂被永恒的哀伤替代。这是一种时代的意绪,乱离时代特有的忧患意识、伤感心绪,决非段成己个人意志力量所能摆脱的。下片所表现的愁解复又愁浓的飞速变化、竭力挣脱而终究无法挣脱的心路历程,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就此而言,这首词的确具有深刻的人生认识价值。 本篇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善于“化情入景”,或曰“以景结情”。

  这是一首咏怀词,写词人对一生行藏的苦涩回首及由此萌生的难解情结,寄慨深沉,骨重神寒,几于不堪。然而段氏并非通篇咏怀,一吐到底,而是在词的上下片,都巧妙地于结句处移笔写景,将人物激动的情绪或飞扬的神态适时地收打住,换以一幅富有寓意的深邃画面,从而成功地传递人物复杂的心绪和痛苦的神态。借具体形象的景象展示抽象变化的心象、意象,含蓄有致,淡远取神,这就大大丰厚了全篇的审美意蕴。▲

段成己

段成己

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段克己弟。稷山人(今属山西)。与兄克己以文章擅名,赵秉文成为“二妙”。金正大年间中进士。金亡后与兄避地龙门山中。元世祖召其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不赴任,闭门读书。与兄段克己所作诗合刊为《二妙集》,词有《菊轩乐府》一卷。 

猜您喜欢

寄题吴子似所居二首·读书亭

陈文蔚陈文蔚 〔宋代〕

古人不可见,千卷留遗编。
要非纸上语,至理实参前。
列圣精微心,舍此将何传。
极本会於一,枝叶数万千。
博文可约礼,掘井志得泉。
兹乃读书旨,涵泳当忘年。
勿以急迫求,留神尝静专。
说勿事悠悠,岁月空推迁。
久而竟纯熟,脱落不知然。
众理斯旁参,如海地百川。
又如庖丁刀,体解牛无全。
超然得我心,枫鉴非方圆。
书在言语后,用起言语先。
唐人资缀缉,汉儒拘训笺。
记诵日益博,畴知心鉴昏。
祗足聘驰骛,与道实天渊。
镇山名亭意,难与世人言。
方将屏俗虑,日夕亲圣贤。
见闻岂足道,孰是入德门。
隐几无别事,真趣在穷研。
一时忽冰释,花柳春无边。
此时案上书,始可付蹄筌。

梦中咏醉人

苏辙苏辙 〔宋代〕

城中醉人舞连臂,城外醉人相枕睡。
此人心中未必空,暂尔颓然似无事。
我生从来不解饮,终日腾腾少忧累。
昔年曾见乐全翁,自说少年饮都市。
一时同饮石与刘,不论升斗俱不醉。
楼中日夜狂歌呼,钱尽酒空姑且止。
都人疑是神仙人,谁谓两人皆醉死。
此翁年老不复饮,面光如玉心如水。
我今在家同出家,万法过前心不起。
此翁已死谁与言,欲言已似前生记。

送李去病赴召

郭印郭印 〔宋代〕

五岳四渎今异方,东西南北衣冠乡。
巽维久挽六龙驾,江浙人物无遁藏。
参井之区最遐僻,步武难依日月光。
吾皇侧席伫贤俊,紫泥屡下勤搜扬。
蜀士肯来天颜喜,一一引对罗周行。
鸟群鸾凤夐超诣,台阁禁从森翱翔。
君今再召欻幡改,爱主忧民心未忘。
波澜浩荡江湖阔,忠信唯将一苇航。
十年世故已熟讲,不到帝所难铺张。
当今国病入骨髓,愿君审处囊中方。
参苓芝术固美矣,瞑眩之药方为良。
扁鹊名世解说死,华佗活人须浣肠。
君其持此拯危急,祛除痼疾针膏盲。
一身安荣岂足道,要与四海同康强。

秋日同金手山孙小兰游法源寺和手山韵

冯宬冯宬 〔清代〕

时烟一碧散林霏,马首西山对翠微。稍待朋曹问黄菊,莫论人海化缁衣。

沧桑几劫唐余刹,身世都空汉上机。堪叹华亭老居士,僧庐息影竟忘归。

清平乐 夜宿奉先,与宗人明道谈天坛胜游,

元好问元好问 〔金朝〕

中元日,藏金华丹经於天坛石室。中兴乱后人得之,字画如洛神赋,缣素亦不烂坏。予於山阳一相识家尝见之丹书碧字。细说金华事。试问谁边堪举似。除却青莲居士。胎仙八表冷风。争教低首樊笼。梦里云装烟驾,倚天坛影西东。

和三兄游桃花灵云寺元韵

钱淑生钱淑生 〔清代〕

数声钟动下遥岑,知是桃花古寺林。溪水消馀半篙浅,春云浓起一峰深。

茶烹雀舌留新味,树拥龙鳞接晚阴。为问游人诗思好,清吟可有出尘心。

小轩偶成

郑清之郑清之 〔宋代〕

斋馀宴坐息深深,万法皆闲境会心。轻浪飐荷珠溜玉,晴曦穿竹翠笼金。

岸头舟楫人归语,槛外菰蒲鸟去音。谩说陶车并谢屐,如如不动胜登临。

采桑石在容县相传采桑女所化

郑学醇郑学醇 〔明代〕

不缘南陌怨归人,何事云根托幻身。春色似怜鬟鬓改,年年花绕石傍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释正觉释正觉 〔宋代〕

身心山野,面目草灰。
默说一句,明暗全该。
机流电天上之火,动发阳地中之雷。
变化穷通有许事,向道俱从恁麽来。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

赵蕃赵蕃 〔宋代〕

提封俱是太平人,尔辈何缘独苦辛。
见说穷南有蛮蜑,直疑于此是比邻。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