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宋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里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少年时事:年轻时期的事情。
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人壮岁:少壮之时。
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
锦襜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人。
“燕兵人句:意谓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
燕兵:此处指金兵。
娖(chuò):整理的意思。
银胡䩮:银色或镶银的箭袋。一说娖为谨慎貌,胡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汉箭人句:意谓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
汉:代指宋。
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
髭(zī)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东家:东邻。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鉴赏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句色经历。饱“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饱锦襜突骑”,即天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饱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燕兵,指金兵。饱夜娖银胡觮”,夜里整理兵器(准备天明的战斗),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句其不意。娖,通饱捉”;胡觮,箭袋。一说,枕着银胡觮而细听之意。娖,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饱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饱拥”字、饱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饱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饱追”一饱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句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饱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志未能化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饱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句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句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句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饱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饱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对照,悲“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饱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句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闲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近二十年,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瓢泉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创作时间约在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

简析

  此词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从豪气入词,描绘了一个少年英雄带领义军,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情景,意气风发,慷慨激昂;下片抒发现实感慨,写出南渡后的壮心抱负和落寞处境,于诙谐深沉中流露出牢骚悲愤之意,心伤透骨,沉郁苍凉。全词两片对比强烈,情绪跳荡明显,而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春日迓新使君

周南周南 〔宋代〕

半生穷巷抱遗经,多谢诸公说姓名。
四十头颅成底事,五更炊黍学将迎。

依韵奉和永叔社日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玉卵不吞龙嗜肉,燕子成儿去华屋。
老枥半黄田鼓鸣,树下宰平谁似玉。
茂陵长说泣秋风,王母惜传双鬓绿。
东方伏日思早归,长饥不及侏儒腹。
豶豕新烹白醪熟,奋衣地坐抚拘束。
骊山夜寒坑底哭,漫把漆书留冢竹。

赋四相诗·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皇甫澈皇甫澈 〔唐代〕

舟楫济巨川,山河资秀气。服膺究儒业,屈指取高位。
北征戮骄悍,东守辑携贰。论道致巍巍,持衡无事事。
知己不易遇,宰相固有器。瞻事华壁中,来者谁其嗣。

寓意拟行路难三章 其二

姚燮姚燮 〔清代〕

带丝百结不可解,鸳鸯颠倒在罗囊。青年嫁人作新妇,粉花吹雪肌体香。

银筝玉柱称手长,一弹再弄声低昂。恻恻怨何许,抑抑断人肠。

楼台高,柳丝碧,燕子归来不相识。芙蓉帐底人如花,一夜苍苔生白骨。

傅推官劝农七绝句拟和其五 劝农回

郑刚中郑刚中 〔宋代〕

五马萧萧不醉归,祗从阡陌捲旌旗。今朝故为劝农出,未与诸君泛酒池。

和集津兄谢王立之红丝花

晁冲之晁冲之 〔宋代〕

故园桃李秋摇落,扫地无花可恼公。近说城南王子妓,亦持红拂剧西风。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送使君赵寺丞泰先生

蒲寿宬蒲寿宬 〔宋代〕

别郡安知寄此州,攀辕合借我公留。
求仁而得又何怨,蔽美岂其为好修。
花迳怕风宜落絮,秧田足雨恐妨牟。
春归谁识春心苦,才说思春欲白头。

有怀湖山留题惠因院

曹既明曹既明 〔宋代〕

湖山平生亲,松竹亦瓜葛。
深期说情话,跬步成契阔。
岂无朝夕思,或以尘累夺。
何当淡相从,长年席不割。

戊子中秋见月痛忆往昔摧肝剖髓情见乎辞

李舜臣李舜臣 〔明代〕

明月皎三五,况复中秋时。清晖岂不满,望望祗益悲。

忆昔忝朝趋,亲承白发娱。休浣时乘暇,欢宴日相煦。

归散紫宸朝,鸣玉步逍遥。譬乌本恋私,何言寄迢迢。

佳节一以临,忻承旅寓心。称觞拜且舞,起坐弹鸣琴。

及釜方在此,樽罍复能绮。圆方且珍羞,水陆充遐迩。

嗟吾薄祜躬,五福本无同。惠时良不偶,孔燕谁能终。

异物感弱孙,沉痛为销魂。大运一陵替,万事兹掌翻。

嗟吾天所伐,吾罪甘陨越。白发遂见夺,含贝一何忽。

孤儿号欲绝,五内崩以裂。从此饰归輤,血继声幽咽。

间关指敝屋,二九达东服。生行见榇还,惨恻动邦族。

孤儿苦欲死,呕血将难已。恭承哲人意,黾勉兹伊始。

墓门何萧萧,剖髓诀今朝。归体托穷泉,恸绝不可招。

自昔入承明,庶几振金声。方舄终越吟,拟翰祗莼情。

投簪三上书,微尚不自如。岩岩东曹间,维絷心何疏。

颇闻古人志,微禄忻从事。宁知为所婴,岁暮及颠踬。

颠踬兹云极,白日忽西匿。独览泣吾非,酷痛摧中臆。

倚庐日月迁,寥廓奉几筵。荐禫时方燠,忽忽吟寒蝉。

踯䠱下中堂,椎心诉穹苍。白露沾我衣,惊风飘我裳。

衰草咽秋虫,清野号孤鸿。俯仰窃自怜,积恨安所终。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