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李白 李白〔唐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是因为忧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注释
个:如此,这般。
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简析

  《秋浦歌十七首·十五》是一首五言诗。诗的前二句夸张地形容诗人的白发长达三千丈,形象地表现了愁绪的深长;诗的后二句,诗人进一步以明镜中的白发比作秋霜,喻指其忧愁如同秋霜一般寒冷而沉重。全诗以白发为媒介,抒发了诗人心中深重的愁思,亦显示出他超凡的艺术才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十五首。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又说为天宝十四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猜您喜欢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释惟一释惟一 〔宋代〕

宗通说通,抹过西东。
无两舌头,有双箭锋。
因甚如此,闽蜀同风。

夏日山居好十首 其三

舒岳祥舒岳祥 〔宋代〕

夏日山居好,还思童冠时。汗流修举业,浴罢间题诗。

边事廷绅奏,朝除邸报驰。槐花时节近,新说合新知。

沁园春 畅泊然纯甫由山东佥宪谢病归襄阳,

刘敏中刘敏中 〔元代〕

世事何穷,遇合无媒,飞升有丹。看兵尘蜗角,争知地窄,云垂鹏翼,岂信天宽。一语侯封,九阶夜转,白发十年不调官。人曾说,道本来分定,枉了心艰。苟非吾有诚难。问广厦何时千万间。羡柴扉草阁,自成潇洒,斜风细雨,不用遮拦。麾去青骢,呼来白鸟,要伴扁舟画里看。遨游耳,尽才情风调,付与溪山。

用前韵寄吴知府广德归

释宝昙释宝昙 〔宋代〕

好风吹梦到祠山,造物乾忙我自闲。
五日颂声今故在,一春诗债共谁还。
鼠肝虫臂窥前辈,蜗角蝇头战百蛮。
遥指行云为公说,由来此语不须删。

用帅初韵谢其寿我之意

陈著陈著 〔宋代〕

锦云忽把老瞳遮,寿语何为及我家。
怕说庚寅赋湘芷,漫书甲子谱陶花。
长途交鹜鼠为虎,孤迹偷生蛇放蟆。
人世到今何足问,桑榆况已日西斜。

辛卯满散天基节即事六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闻说都人竞出嬉,御街箫鼓倍年时。
相公入奏天颜喜,半夜扬州送捷旗。

题金山妙高堂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金山未到时,羡渠奄有万里之长江。
金山既到子,长江不见只见千步廊。
老夫平生不奈事,点检风光难可意。
老僧觉我见睫眉,引入妙高台上嬉。
不知老僧有妙手,卷舒江山在怀袖。
挂上西窗方丈间,长江浮在炉烟端。
长江南边千万山,一时飞入两眼寒。
最爱檐前绝奇处,江心巉然景纯墓。
僧言道许乃浪傅,龙宫特书珠贝编。
初云谢灵运爱山如爱命,掇取天台鴈荡怪石头,
叠作假山立中流。又云王逸少草圣入神妙,
天赐琉璃笔格玉砚屏,仍将大江作陶泓。
老夫闻二说,沉吟未能决。
长年抵死催上船,徘徊欲去空茫然。

师安抚生日

晁公溯晁公溯 〔宋代〕

鼻祖始谋远,承家积庆长。
青霜元不坠,玉树久逾芳。
气验三嵎秀,祥占五世昌。
向来蜀父老,久忆汉文章。
试问风骚将,谁登翰墨场。
浮云玉垒变,秋草墨池荒。
大雅沦金石,斯文厌秕糠。
九成方命舜,三变必兴唐。
东壁初观象,南箕果降光。
终当荐清庙,始验山崑冈。
世喜韶音在,人皆肉味忘。
遥闻望帝国,重立郑公乡。
议论看前辈,春秋守素王。
谈经追服杜,下笔逼班扬。
价重连城璧,功高治水航。
词源倾滟澦,才刃剧干将。
思涌辞穿月,文成字挟霜。
高明齐日观,豪健敌风樯。
不但垂金薤,方期兆玉璜。
径宜排稷下,不用奏阿房。
退草三千牍,深窥数仞墙。
多闻正科斗,博识辨商羊。
乡党尊王烈,交游说郑庄。
弦歌化邹鲁,文物见成康。
壮岁观周乐,昭时笑楚狂。
风尘天下辙,日月魏月梁。
星列桥门外,霜寒璧水傍。
应书随汉传,鼓箧上虞庠。
大策先多士,高谈兀老苍。
诸儒甘折角,宗伯许升堂。
擢秀联龙虎,凌霄翳凤凰。
西黉聊偃息,北海暂徊翔。
绛帐师儒室,青衿弟子行。
至音消郑卫,俗学起膏肓。
德业方天纵,才名故日彰。
筑岩宜梦说,负鼎可干汤。
宪古兴华旦,蒐儒列奉常。
鲁宫传礼乐,赵铎应宫商。
金纳诸侯酎,郊崇上帝觞。
朝仪修草具,庙乐纪芝房。
方刺封中制,将方岱岳祊。
守邦严典礼,范俗正堤防。
恩赐尚书舄,班齐骑省郎。
明光联执戟,建礼入含香。
鸣下趋文陛,垂绅拱御床。
天临豸冠动,风凛兽樽凉。
禁省吟红药,朝廷少皂囊。
忧时惟贾傅,疾恶甚张纲。
伏阁曾留谏,埋轮讵畏强。
忠言深慷慨,直气欻飞扬。
屡乞开宣室,常思请尚方。
马皆贪立仗,凤独见朝阳。
直道难容黯,群臣惜渡湘。
虚心忘宠辱,知命信行藏。
徼道森长乐,周庐肃未央。
赘衣重入侍,交戟俨开张。
地有长城固,时无宝瑟僵。
鸣銮思禹穴,飞旆入雷塘。
仗狩崆峒远,旌垂少海黄。
方资清宿卫,乃遽释轩裳。
负郭俄回驾,专城再耀铓。
化移江北枳,讼决召南棠。
已去浮江虎,潜躯避境蝗。
使车更刺举,夷路看腾骧。
未即归前席。还闻出护羌。
不通五尺道,坐富十年粮。
念昔东南帝,多兴楚越疆。
聚星占晋国,厌气走秦皇。
往者何劳继,今王未旺易量。
布书垂象魏,仄席在岩廊。
大业虽中偾,神谋正外攘。
会须擒颉利,方拟殄烧当。
宇宙依秦树,山河接汶篁。
再令宫禁肃,必赖股肱良。
岂久留乘塞,行看入奉璋。
无安都护府,亟趣舍人装。
有客弹长铗,终年窃太仓。
乘龙安敢望,飞凤果为祥。
贪禄难投帻,登堂阻奉觞。
遥期千岁寿,坐见海生桑。

月湖徽号为校师夏先生题讳萱

张天赋张天赋 〔明代〕

万籁无声六合宽,碧波清浸玉团团。天光涣彩方塘满,水鉴澄花夜气寒。

空洞昭昭皆太极,虚灵皎皎异尘寰。弄丸人在湖干立,未许纷纷俗眼看。

过囊山寄宏师

蔡襄蔡襄 〔宋代〕

三十年间登第初,青衫赢马叩禅居。
鬓毛白尽犹奔走,惭愧高人得自如。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