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白马篇

曹植 曹植〔两汉〕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虏骑 一作:胡骑)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名编 一作:名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请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注释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秉:执、持。
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
何:多么。
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开弓。的:箭靶。
摧:毁坏。月支:箭靶的名称。左、右是互文见义。
接:接射。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散:射碎。马蹄:箭靶的名称。
狡捷:灵活敏捷。
勇剽(piāo):勇敢剽悍。螭(chī):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虏骑(jì):指匈奴、鲜卑的骑兵。数(shuò)迁移:指经常进兵入侵。数,经常。
羽檄(xí):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厉马:扬鞭策马。
长驱:向前奔驰不止。蹈:践踏。
顾:看。凌:压制。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弃身:舍身。
怀:爱惜。
籍:名册。
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中,内心。
捐躯:献身。赴:奔赴。▲

提示

  这首诗描写和来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本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青春气息浓厚。

  诗来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景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赏析三

  从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19子-22子?,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汉乐府诗&坚uot;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坚uot;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一批身经乱离,代击苦难而又肯正视现实的诗人,不但把社会真象摄入笔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这一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篇什外,就是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u抱负的篇章。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属曹操的《龟虽寿》和曹植的《白马篇》。如果说《龟虽寿》是一位&坚uot;幽燕老将&坚uot;的&坚uot;壮士之歌&坚uot;的话,那么《白马篇》则是一位英雄少年的&坚uot;理u之歌&坚uot;。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的形象。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生于乱世,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坚uot;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坚uot;。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时代的这种召唤,加上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的曹操那&坚uot;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坚uot;的豪情壮志的熏陶,培白了曹植&坚uot;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坚uot;的理u,铸成了他心中的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金代作家元好问说过,真实的诗篇应该是诗人的&坚uot;心画心声&坚uot;。可以说,《白马篇》就是曹植的&坚uot;心画心声&坚uot;,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全诗共28句,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四层来理解。

  开篇两句是第一层。&坚uot;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坚uot;,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首句不写人而人却在其中。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马指代人,以马的雄骏烘托人的英武。白马,在古人眼里,除具有能战善战,堪负重任的品格外,还象征着坚定、忠诚、奉献、牺牲。&坚uot;生乎乱,长乎军&坚uot;的曹植,&坚uot;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坚uot;,以白马来指代他理u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坚uot;连翩西北驰&坚uot;,显示了军情的紧急,创造出浓郁的战争气氛。

  &坚uot;借问谁家子&坚uot;以下12句,是第二层。如上所述,诗一开头即写军情紧急,可是接下来却以&坚uot;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坚uot;的问答宕开,缓笔插入对这位白马英雄的描述,造成诗篇节奏上的一张一弛。幽并,指幽州和并州,是燕、赵故地,自古&坚uot;多慷慨悲歌之士&坚uot;。诗中写这位白马英雄是&坚uot;幽并游侠儿&坚uot;,以见其根基不浅。古人有&坚uot;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坚uot;的诗句。这位&坚uot;少小去乡邑&坚uot;的白马英雄却能久经征战而扬名边塞。何以如此?接着诗人便以饱蘸热忱的笔触描述英雄的精绝武艺: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坚uot;宿昔秉良弓&坚uot;,是说他早早晚晚弓箭不离手;&坚uot;楛矢何参差&坚uot;,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络绎不绝,纷纷疾驰。这两句是写他长期坚持不懈地苦练骑射技术的情景,说明他精深的武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下边接着即写他过硬的骑射技术:左右开弓,仰射俯射,或动或静,箭无虚发。敏捷胜过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龙。诗人以高度凝练的笔墨、铺陈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这位英雄的不凡的来历和出众的本领。这就不仅回答了这位白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坚uot;扬声沙漠垂&坚uot;,而且为下边写他英雄事迹作了坚实的铺垫。&坚uot;边城多紧急&坚uot;以下子句,是第三层。从结构上讲,这里是紧承开头&坚uot;连翩西北驰&坚uot;的,这既是&坚uot;西北驰&坚uot;的原因,也是&坚uot;西北驰&坚uot;的继续。从内容上讲,这是把人物放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塑造。&坚uot;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坚uot;边塞城邑多次报警告急,敌军骑兵频繁犯边。插着羽毛的紧急文告从北方传来,白马英雄立即催马登上防御工事。只用了4句20字,便写出了英雄急国家所急的侠肝义胆。在边塞紧急的关头,国家一声令下,他毫不犹豫,立即奔赴前线。&坚uot;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坚uot;两句,是正面描写人物的英勇。&坚uot;蹈&坚uot;、&坚uot;凌&坚uot;二字有力地表现了他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从结构上讲,这两句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既是前段描写的自然归结,又是诱发下文议论的引言。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是最后一层。意思是说,投身于刀锋剑刃的战场,岂能不置生死于度外?哪里还顾得上父母妻儿之情?既然编入壮士的名册,参加到军队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么私念,就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视死如归?这既是诗篇中主人翁的独白,又是诗人对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礼赞。就一般叙事诗来说,把诗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迹表达清楚也就够了,用不着再加议论。就本诗而言,这段议论是必不可少的。诵读全诗,我们不难感受到,在层层的铺陈描述中,诗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后已是汹涌澎湃,&坚uot;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坚uot;,不得不一吐为快。这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们读来不只没有空泛之感,反觉句句真切,震撼心灵。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过:&坚uot;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坚uot;这说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马篇》就不离&坚uot;街谈巷说&坚uot;、&坚uot;击辕之歌&坚uot;的质朴,而又文彩斐然,从而形成了刚健质朴的艺术风格。清人方东树评论曹植的这篇诗说:&坚uot;此诗奇警&坚uot;,又说此篇&坚uot;实出屈子《九歌·国殇》&坚uot;。所论极是。此诗不仅节奏张弛有致,篇章波澜起伏,令人奇警,语言也具有奇警的特色。例如,&坚uot;楛矢何参差&坚uot;的&坚uot;参差&坚uot;,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词,本意是长短不齐。可是用在这里就平中见奇,普字生辉了,用来形容射出去的箭纷纷疾驰,络绎不绝,是再形象不过了,怕是难以找到比它更贴切的了。所谓&坚uot;实出屈子《九歌·国殇》&坚uot;,是指篇末所颂扬的英雄的&坚uot;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坚uot;的精神,与屈原《国殇》篇末所歌颂的卫国英雄的&坚uot;子魂魄兮为鬼雄&坚uot;的爱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爱国英雄的慷慨礼赞。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坚uot;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坚uot;,意思是说,诗歌以感情为根本,以语言为苗叶,以声音为花朵,以思u为果实。曹植在其笔下的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崇高理u和满腔激情,又能从前人优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u营白和艺术营白,因此才创造出&坚uot;白马英雄&坚uot;这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

赏析二

  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周英)▲

赏析四

  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全诗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一开头就使人感到气势不凡。“白马”“金羁”,色彩鲜明。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这里写马,正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不仅写出了壮士骑术娴熟,而且也表现了边情的紧急。这好像是一个电影特写镜头,表现出壮士豪迈的气概。清代沈德潜说,曹植诗“极工起调”,这两句就是一例。这样的开头是喷薄而出,笼罩全篇。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诗人故设问答,补叙来历。关于游侠。司马迁《史记》有《游侠列传》。他说:“(游侠)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失)信,不倍(背)言,义者有取焉。”(《太史公自序》)可见那些救人于患难,助人于穷困,不失信,不背言的人,才能具备“游侠”的条件。而曹植笔下的游侠与此不同,成了为国家效力的爱国壮士。“借问”四句紧承前二句,诗人没有继续写骑白马的壮士在边塞如何冲锋陷阵,为国立功,而是一笔宕开,补叙壮士的来历,使诗歌气势变化,富于波澜。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刻意铺陈“游侠儿”超群的武艺。这是补叙的继续。诗人使用了一连串的对偶句使诗歌语言显得铿锵有力,富于气势。

  “控弦”四句,选用“破”“摧”“接”“散”四个动词,从左、右、上、下不同方位表现游侠儿的高超武艺。“狡捷”二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写游侠儿的敏捷灵巧,勇猛轻疾,都很生动。这些描写说明了游侠儿“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也为后面所写的游侠儿为国效力的英勇行为做好铺垫。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这里是写游侠儿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情景。因为游侠儿的武艺高超,前面已详写,这里只用“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二句,就十分精练地把游侠儿的英雄业绩表现出来了。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不仅节省了笔墨,而且突出了重点。可见其剪裁的恰当。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最后八句揭示游侠儿的内心世界。游侠儿之所以能够克敌制胜,不仅是由于他武艺高超,更重要的,还由于他具有崇高思想品德。这种思想品德和他的高超武艺结合起来,使这个英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白马篇》是曹植前期诗歌中的名作,它在写法上显然受到汉乐府的影响。曹植诗的“赡丽”“尚工”“致饰”,还有曹植的“雅好慷慨”(《前录自序》)和他诗歌的“骨气奇高”(钟嵘《诗品》上),即曹植常常表现出一种慷慨激昂的热情,因此其诗歌的思想感情高迈不凡。从《白马篇》来看,确实如此。▲

赏析

  《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又作《游侠篇》,大概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边塞游侠的缘故。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壮士的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一开头就使人感到气势不凡。“白马”“金羁”,色彩鲜明。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这里写马,正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不仅写出了壮士骑术娴熟,而且也表现了边情的紧急。这好像是一个电影特写镜头,表现出壮士豪迈的气概。清代沈德潜说,曹植诗“极工起调”,这两句就是一例。这样的开头是喷薄而出,笼罩全篇。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诗人故设问答,补叙来历。关于游侠,司马迁《史记》有《游侠列传》。他说:“(游侠)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失)信,不倍(背)言,义者有取焉。”(《太史公自序》)可见那些救人于患难,助人于穷困,不失信,不背言的人,才能具备“游侠”的条件。而曹植笔下的游侠与此不同,成了为国家效力的爱国壮士。“借问”四句紧承前二句,诗人没有继续写骑白马的壮士在边塞如何冲锋陷阵,为国立功,而是一笔宕开,补叙壮士的来历,使诗歌气势变化,富于波澜。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刻意铺陈“游侠儿”超群的武艺。这是补叙的继续。诗人使用了一连串的对偶句使诗歌语言显得铿锵有力,富于气势。“控弦”四句,选用“破”“摧”“接”“散”四个动词,从左、右、上、下不同方位表现游侠儿的高超武艺。“狡捷”二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写游侠儿的敏捷灵巧,勇猛轻疾,都很生动。这些描写说明了游侠儿“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也为后面所写的游侠儿为国效力的英勇行为做好铺垫。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这里是写游侠儿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情景。因为游侠儿的武艺高超,前面已详写,这里只用“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二句,就十分精练地把游侠儿的英雄业绩表现出来了。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不仅节省了笔墨,而且突出了重点。可见其剪裁的恰当。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最后八句揭示游侠儿的内心世界。游侠儿之所以能够克敌制胜,不仅是由于他武艺高超,更重要的,还由于他具有崇高思想品德。这种思想品德和他的高超武艺结合起来,使这个英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白马篇》是曹植前期诗歌中的名作,它在写法上显然受到汉乐府的影响。曹植诗的“赡丽”“尚工”“致饰”,还有曹植的“雅好慷慨”(《前录自序》)和他诗歌的“骨气奇高”(钟嵘《诗品》上),即曹植常常表现出一种慷慨激昂的热情,因此其诗歌的思想感情高迈不凡。从《白马篇》来看,确实如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称帝之前,是曹植前期代表作。

简析

  《白马篇》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又称《游侠篇》。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少年游侠形象,其中蕴含着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驰赴西北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全诗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情调兼胜;诗中的少年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猜您喜欢

读蔡中郎传

周紫芝周紫芝 〔宋代〕

人生无先知,颇欲邀后福。自言苟依违,安得有颠覆。

伯喈英伟资,高义甚敦笃。不为左回天,辄作流水曲。

立朝有公言,谁能保家族。朝奏皂囊封,暮就洛阳狱。

晚节不自守,一跌变前躅。起依千里草,九徙如转轴。

卓死固已久,安得复嚬蹙。琴中知杀气,此理反未烛。

陋哉王司徒,避谤私欲戮。公忠信安在,志操等流俗。

何能起颓纲,此辈真碌碌。

来日苦短黄子邕同赋 其一

刘炳刘炳 〔明代〕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人生如朝露,不如啸歌置酒临高堂。

春风不到九泉下,盛年一去难再芳,老行及之徒悲伤。

和吕守环秀堂三首

吴儆吴儆 〔宋代〕

田家但识丰年乐,见说花城日更长。
如获从公时拄笏,尚能援笔侑飞觞。
鸡豚社瓮年年酒,柿栗顽固林树霜。
更倩渔郎问樵径,深山深处是吾乡。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张徐州谡

范云范云 〔南北朝〕

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
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
傧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
轩盖照墟落,传瑞生光辉。
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
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
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
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
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
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

怀何龙友太史因李太史付寄

伍瑞隆伍瑞隆 〔明代〕

与君曾有十年期,今日真能称往时。天下论才如尔少,匣中看剑喜吾知。

应教翰藻争金石,渐有风猷属鼎彝。旧社李生还并署,春风岐路益相思。

第一山

颜师鲁颜师鲁 〔宋代〕

闻说淮南第一山,老来方此凭栏干。
孤城不隔长安望,落日空悲汴水寒。

西江月 赠善友

李道纯李道纯 〔元代〕

至道本无言说,全凭立志刚坚。心常不昧究根源。一月千潭普见。会取击风捕影,便知火里栽莲。任他海水变桑田。只这本来无变。

哭日老二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竹湖畴昔叹兼通,孔墨何曾是别宗。
唐代儒先重颠老,晋朝名胜赏林公。
颂辞大众存遗札,塔与寒斋共一峰。
闻说结跏挥手际,亦留半偈别樗翁。

寄宣议大师英公

范杲范杲 〔宋代〕

西游久不得师书,睹物相思展篆图。
情厚未忘莲社约,分深曾伴橘洲居。
青云作阵宜长卧,白酒资吟莫破除。
见说近来挥彩笔,字皆飞动有功夫。

行香子·清要无因

佚名佚名 〔宋代〕

清要无因,举选艰辛。系书钱、须要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旅中愁,心中闷,部中身。虽抱文章,苦苦推寻。更休说、谁假谁真。不如归去,作个齐民。免一回来,一回讨,一回论。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