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上谣

李贺 李贺〔唐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上的银河夜里还在潺潺,飘荡着闪闪群星,银河两岸的流云们,调皮地模仿着水声叮咚。月宫金色桂花树,从来就是花不落绽放飘香,仙女轻盈采桂花,纤手娴熟歌声宛转响佩缨。天宫的弄玉,卷起宝帘打开玉窗,又一个明媚的拂晓,窗前梧桐树永远枝繁叶茂,带他们夫妻飞天的小青凤,还是没长大依然那么娇小, 神仙夫妻当然永远年轻红颜难老。天上王子乔又吹起玉笙如凤鸣,笙管长长,真美真好,他悠然微笑在云烟里,吆喝着龙耕地,种下万顷仙草。剪一条粉霞做成红绶带装饰着天女们的藕丝仙裙,笑语喧哗她们飞到南海青洲采仙草,又来赏早春。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

注释
回星:运转的星星。
银浦:天河。
学水声:诗人由天河引起联想,说行云像发出声音的流水一样。
仙妾:仙女。
缨:系玉佩的丝带。
秦妃:指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借指仙女。《列仙传》弄女嫁给仙人萧史,随凤升天。
植:倚。
青凤小:小青凤,因为押韵所以倒置。
王子:王子乔。周灵王太子,名晋,传说擅长吹笙,这里指仙子。
鹅管:行状像鹅毛的笙管。
耕烟:在云烟中耕耘。
瑶草:灵芝一类的仙草。
粉霞:粉红色的衣衫。绶:丝带。
藕丝裙:纯白色的裙子。
藕丝:纯白色。
青洲:清邱,南海中草木茂密的仙洲。
步拾:边走边采集。
兰苕:兰草的茎。泛指香花香草。
羲和:神话中给太阳驾车的神。
海尘:海地扬起的尘土。▲

赏析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两句写天河。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显示了想象的生发过程。

  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画面之一是: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装进香囊,挂在衣带上。“花未落”意即“花不落”。仙树不枯,仙花不落,它与尘世的“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形成鲜明的比照。画面之二是:秦妃当窗眺望晓色。秦妃即弄玉,相传为秦穆公的女儿,嫁给了萧史,学会吹箫。一天,夫妻二人“同随凤飞去”,成了神仙。此时,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一只小巧的青凤。它就是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天的那只神鸟。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老。那青凤也娇小如故。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天庭的神奇之处。然而,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它有晨昏之别,仙人也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这些又似与人世无异。画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图景。仙人王子晋吹着细长的笙管,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十分悠闲自在。画面之四是: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青洲是传说中的仙洲,山川秀丽,林木繁密,始终保持着春天的景色。来这儿踏青的仙女,采摘兰花,指顾言谈,十分舒畅。上述各个画面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这正是诗歌的命意所在。

  末两句用雄浑的笔墨对人间的景象作了概略的点染。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沧海变桑田”。诗人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对比之下,天上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特别可贵。

  “逝将去女,适彼乐士。”(《诗经·魏风·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这首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来。诗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铺叙的某些情节,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但诗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体鲜明,也更加新奇美丽。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不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见,而且鲜明地展示了“龙耕”的美妙境界。这是诗人幻想的产物,却又是某种实体的反照。诗人写子虚乌有的幻境,实际是把世间的人情物态涂上神奇的色彩。例如兰桂芬芳,与人间无异;而桂花不落,兰花常开,却又是天上特有的景象;仙妾采香,秦妃卷帘,她们的神情举止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仙妾采摘的是月宫里不落的桂花,秦妃身边有娇小的青凤相伴,而且她(它)们都永不衰老,这又充满神话色彩。诗人运用这种手法,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这首诗,全诗十二句,句句都有物象可见,诗人用精心选择的动词把某些物象联系起来,使之构成情节,并且分别组合为六个不同的画面。它们虽无明显的连缀迹象,但彼此色调谐和,气韵相通。这种“合而若离,离而实合”的结构方式显得异常奇妙。

  诗歌首尾起落较大。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

  诗的题目是《天上谣》,“谣,声逍遥也。”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吟诵起来,轻快优美。这首诗的韵脚换了三次,平仄交互,时清时浊。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饬,有的参差错落,变化颇大,这种于参差中见整饬的韵律安排,显得雄峻铿锵。▲

简析

  《天上谣》是一首游仙诗。此诗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因宝贵青春年华被白白浪费而愤恨不已的心情,显露出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想象富丽,具有强烈的浪漫气息。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猜您喜欢

送蔚教授归襄阳分题得解佩渚

詹同詹同 〔明代〕

襄阳城外西南阿,秋风江渚生白波。渚宫神女老龙子,手把瑶华双踏歌。

双踏歌,醉晴日,娇比春花红欲滴。紫绡衣袂青霞裳,绿髻如云高一尺。

佩环解下明月珠,五色虹光照秋碧。郑生所遇天下奇,乐莫乐如初相知。

桑田沧海几更变,天上人间多别离。蔚君家在襄阳住,皎皎清标䫫交甫。

携琴合向万山中,莫作书堂近江渚。向来神女亦化龙,时复寻珠起风雨。

答汤升伯因悼紫芝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紫芝曾说子能诗,开卷如亲玉树枝。
古佛写成翻水偈,天仙遗下步虚词。
的然沈谢何难识,逝矣应刘不可追。
寂寞西湖三尺墓,谁携斗酒一浇之。

东寺诗僧照上人???访予於普明寺,赠以诗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故人深住白云隈,欲到何因只寄梅。
岁晚观山吾独立,泥中骑马子能来。
转头不觉三年别,病眼相看一笑开。
说似少陵真句法,未应言下更空回。

送令狐宪周度支知秀州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鬓丝不是吴蚕吐,未到吴中已成缕。
清肠无茧自能生,穷愁便织连今古。
论兵说剑三十秋,乃知功名难强取。
往往横遭年少轻,好在驱车海边去。
海边郡民迎太守,黍作壶浆牛作脯。
剩持盐豉煮紫莼,卵色椀宽光欲舞。
试寻陆机旧时迹,画舟乌榜穿平浦。
秋草宅荒闻杜鹃,应暂徘徊解腰组。

和临江庚子鹿鸣宴诗韵

彭龟年彭龟年 〔宋代〕

风流蕴藉足仪型,小屈旌旗镇列城。
笔下雄深过班马,马中洒落似张程。
载赓宵雅推多士,宁许皇荂继大声。
闻说河南诗有序,从今亦有口传名。

从人觅墨梅

裘万顷裘万顷 〔宋代〕

熏炉束诗魂,茗碗驱睡思。
掩关寂无营,翰墨自娱戏。
山寒溪正清,月澹雪初霁。
横斜两三枝,见说可人意。
天机如胸中,出手特余事。
何时翦冰纨,来对病居士。

夜坐听沅江水声二首 其二

王庭圭王庭圭 〔宋代〕

水急滩高欲倒倾,来如万鼓绕山鸣。奔流更借洞庭阔,飞浪朝宗壮此声。

元修菜(并叙)

苏轼苏轼 〔宋代〕

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
元修云:使孔北海见,当复云吾家菜耶?因谓之元修菜。
余去乡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
元修适自蜀来,见余于黄,乃作是诗,使归致其子,而种之东坡之下云。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
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
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
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
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
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
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
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
春尽苗叶老,耕翻烟雨丛。
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
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
我老忘家舍,楚音变儿童。
此物独妩媚,终年系余胸。
君归致其子,囊盛勿函封。
张骞移苜蓿,适用如葵菘。
马援载薏苡,罗生等蒿蓬。
悬知东坡下,塉卤化千钟。
长使齐安人,指此说两翁。

百丈和尚赞

释师观释师观 〔宋代〕

独坐大雄峰,宗通说亦通。
咄者老漆桶,不落有无中。

养心殿碧桃树 其一

弘历弘历 〔清代〕

芳姿拈咏感无端,露井依依艳未残。九十韶华都过也,尚携春色待人看。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