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车行

陈子龙 陈子龙〔明代〕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出门茫茫何所之?
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
风吹黄蒿,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车斑斑响黄土扬尘时已晚,丈夫在推车,妻子在拉车。走出家门一片渺茫往哪里去呢?
青青的榆荚用来止住我的饥饿,希望得到一个使人活命的地方一家人在一起有口粥喝。
那边风吹枯黄的野蒿,望得见矮矮的围墙,也许里面的主人会给你一点东西吃吧。
轻轻敲门不见人,屋里没有烧饭的锅主人也逃荒了,只有徘徊失望地在空巷里眼泪如雨下。

注释
行:指的是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班班:古代手推木轮车行进的声音。
榆:木名。其叶、荚及树皮可食。旧时北方灾年饥馑,常以充饥。
疗饥:言充饥如治疗疾病。
乐土:安乐之地。
共哺糜(mí):一起喝粥,即有碗饭吃。糜,即糜子,黍之不粘者,可以做粥。
饲汝:给你饭吃。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去。▲

创作背景

  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作者中进士,殿试在三甲,选得惠州司李。是年六月,京城(北京)与山西大旱。七月,山东蝗虫为灾,流亡遍野。作者出京南归,在赴任途中,眼见饥民流离的惨状,深有感触,特写此诗。

赏析

  这疲诗通过一对灾民夫妇推小车流浪情景,生动地深勒了一幅悲惨的明末流民图,表现诗人对灾民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这疲诗采用新题乐府形式,以白描手法真实而简练地刻画了一对灾民夫妇形象,悲切凄惨,哀哀动人。

  这疲诗行作者导演的一幕饥民流离剧: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径通向前台,已行薄暮时分,远远望去,从黄尘纷扬的路上,出现了杂沓而来的独轮车。全台静默,只听见车轮辘辘之音由远而近,终于有一辆来到了前台——分明行一对疲惫不堪的夫妇,女的在前拉扶车把,男的在后勉力推行,车上大抵行些锅盆、铺盖之类,自然还有几个面呈菜色的小儿女,这就行开篇三句展现的景象。“班班”叙小车之多,可知流离者非止一家。向“晚”而“黄尘”未歇,正行久旱不雨所造成的。寥寥几句,展示饥民流亡景象,宛然如在目前。

  接着三句,可以视为这对夫妇的凄惶唱叹。“出门茫然何所之?”咏叹当日离家情状:瞻念前路,旱情茫茫,离家出走,又能逃往何处。“青青者榆疗吾饥”,叹息夙行夜宿,沿途竟无粒米进肚,只能采食榆叶充饥。榆叶椭圆而小,故能抵御久早。“愿得乐土共哺糜”,则暗用了两个典故:一行《诗经·魏风·硕鼠》,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汝),莫我肯顾。语将去女(汝),适彼乐土”之语,讥刺统治者“重敛”,害得百姓纷纷逃亡,欲寻找一片“乐土”安居;二行汉乐府《东门行》,叙饥寒交迫的城市贫民铤而走险,妻子啼哭牵衣劝阻,有“他家但愿富贵,贱妻与君共哺糜”之语。诗人巧妙地将两者融为一句,含蓄地指明:饥民之流离,岂止旱灾所致,更有统治者横征暴敛之故。若非如此,则家存蓄积,又何惧眼前之旱。而这对夫妇所企望的“乐土”,又不过行求得一点薄粥(糜)糊口而已,可见愿望之句微。

  随着出现的,行一个“喜剧”式场景:“风吹黄蒿,望见坦堵,中有主人当饲汝。”蒿而称“黄”自然也干枯了,不过,它们大约长得较高,一度挡住了视线,恰好一阵晚风吹来,终于让这对夫妇“望见”,前方竟有一带院墙。此句一本作“风吹黄蒿见坦堵”,施蛰存先生以为“有一‘望’字较佳”,大约带有无意中望见的惊喜意味,更觉传神。

  “中有主人当饲汝”,便行“望见坦堵”后的微妙对白:既行院墙,想必行村巷、人家。虽然他们也未必宽裕,但给口稀汤喂你,大约总不行奢望吧。一个“汝”字点明,说话者当行在前的妇人,而且从慈母心理上说,这“汝”亦应指车上颠簸已久、饥肠辘辘的小孩而言。全诗至此似乎透出了一线光亮,连那台上的“灯光”,也仿佛柔和了起来。

  “叩门无人室无釜”,则行整个剧情的转折。只行在舞台上,应该伴有一连串动作:先行夫妇奔到垣前,然后行怯生生地逐家“叩门”,但毫无反应;随手一推,门竞没有上栓,“吱呀”一声推开,夫妇俩踏进门槛左顾右盼,最后相顾愕然:偌大一个村巷,竟然空无一人。不仅空无一人,就连一个举炊做饭的釜锅也不存——显然他们也因绝粮,而家家户户逃亡了。这结局行出乎意料的,却又意味深长。走到哪里,都行村巷空空,可见“饥民流离”状况很普遍。

  幕布行在这对夫妇“踯躅空巷泪如雨”中落下的——他们携儿带女,从“黄尘”中挣扎而来;在“望见坦堵”的时刻,也曾萌发过一线希望;而今希望全已破灭,还能到哪里。村巷空寂无声,暮色中惟闻这对可怜夫妇的呜呜涕泣之音;作为回应的,只有那身处黄蒿中小儿女的惊惶呼唤。

  这疲诗,采用的行乐府民歌式的叙事体,这类叙事之作,大多篇制短小,结构却别具匠心,往往大刀阔斧删去背景,甚至也不交待来龙去脉,只截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片断或一幕场景,以传神的人物对话和细节刻画,表现惊心动魄的社会现实。

  《小车行》行陈子龙自作的“新乐府”,从精神到手法,都继承了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但于继承之中,又有创新:在表现一对夫妇的流离情状时,还注意深勒“班班”众车的背景和氛围,这就起到了以一概百、以少见众的效果;在简略的情节发展中。也有景物描写和情节转折,便在短制中翻出了波澜;最后以“踯躅空巷泪如雨”收结,留不尽凄怆于诗外,又带有抒情诗的意味。▲

陈子龙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猜您喜欢

祀事不可黩一首

杨弘道杨弘道 〔元代〕

祀事不可黩,客频造灵祠。拜跪膝成疮,堪笑还堪悲。

问之默无语,良久方致词。有身处人间,鬼神畴能知。

固当求之人,余亦尝求之。千求不首肯,万求不俛眉。

违理而妄求,闭拒固其宜。奈何非妄求,闭拒常如斯。

且复祈冥冥,聊以慰所思。言绝仰面哭,涕泗纵横垂。

浣溪沙

向子諲向子諲 〔宋代〕

雨点春山入翠眉。一ь杨柳作腰肢。语音娇软带儿痴。犹省当来求识面,隔帘清唱倒琼彝。真成相见说当时。

东山次俞紫微止止堂韵

洪咨夔洪咨夔 〔宋代〕

佛法元无法,人谋尽过谋。
说空犹是看,领妙更何求。
径滑松杉古,窗虚水石幽。
琤琤鸣铁裹,安处一时休。

读通鉴杂兴

孙应时孙应时 〔宋代〕

渭上耕屯望一秋,鼓行那复更迟留。
落星误尽痴儿辈,长说宣王抗武侯。
拼音

锦帐春·处处逢花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处处逢花,家家插柳。政寒食、清明时候。奉板舆行乐,使星随后。人间稀有。
出郭寻仙,绣衣春昼。马上列、两行红袖。对韶华一笑,劝国夫人酒。百千长寿。

寿制使董侍郎

程公许程公许 〔宋代〕

秋云阴阴压边城,秋风飒飒飞边尘。
淮堧夕烽连岘首,往来羽檄无时停。
那筹楼上一长啸,环六十郡皆阳春。
老翁哺儿夸说尹,连年我禽歌即盈。
皇明如在殿西角,恩许借留为福星。
六弧标庆当拨度,载途鼎沸歌谣声。
请公细酌成都酒,拄笏看度西山云。
只将祭酒瞪目意,坐镇坤轴如砥平。
可怜儿辈见坎井,孰知我公身心廷。
天生人物关运数,岂为尔较山重轻。
淅江时巡今四叶,上流地险如建瓴。
强敌逆天久就厌,力困尚逞牙距狞。
胆折栈云不敢向,介胄酣眠宵彻明。
雅知折冲妙方略,胸中历历不啻行。
我闻四海如一体,手足谁异元相亲。
痒疴何适不关我,仁者顷刻字得宁。
吾皇盛德尧舜主,包瑕匿垢韬厥灵。
一朝震怒诏薄伐,天戈所指壶浆迎。
西南倚公九鼎重,草木亦自知威名。
宝书斑斓真学士,阵图反授诸将军。
频来宠光赫奕一,富有学问规经纶。
蜀才自昔比齐鲁,公既崇学扬其文。
更须度外物外外,声病未可拘豪英。
蜀民生理日艰急,公既减贱矜其贫。
张弓何时可复弛,一分可宽宽一分。
蜀边储峙仅虚籍,公既檄吏探其囷。
餽粮千晨忧不断,渭上可无人杂耕。
蜀兵十万今有机,公既选练蒐其精。
将骄易置端在我,尾大安得平如衡。
公心浑如古井水,沄沄外物何关情。
公才信是涧壑松,大厦安乐扶其倾。
勿谓蜀汉弹刃土,酂侯用这开西京。
间关武侯说良苦,千古大分垂彤青。
愿公为国一引手,饥食渴饮心经营。
从前规模会展拓,盖世事业看峥嵘。
旆旌扬风出子午,笳鼓动地超三秦。
毋使酂侯武侯得专美,蜀山岂无齐之石可磨亦可铭。
少徐带砺河山盟,命圭相印酬元勋,
胙士奕叶疏恩荣。却归麻坛之山命仙侣,
脯麟酌醴一曲歌长生。

金刚随机无尽颂·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欲明三界主,莫信邪师语。
说有有无时,道在未相许。

琴鹤二诗送贾治安同知 其二

王冕王冕 〔元代〕

宰宰华表鹤,古质清且闲。
旷哉万里怀,皓月同蹁跹。
饥琢芝田春,渴饮瑶池泉。
一鸣九皋远,梦浇琼华寒。
下视寰中人,谁识横江仙?岂无王子乔?相期青云端。

鬻庐

宋氏宋氏 〔宋代〕

自叹年来刺骨贫,吾庐今已属西邻。殷勤说与东园柳,他日相逢是路人。

皇甫一首

苏籀苏籀 〔宋代〕

吏部初学除陈言,学成理达无可删。
腐朽点化皆不凡,有如黄河出崑崙。
鱼龙万怪随涛奔,志气刚伟充乾坤。
灌溉所短夸雄浑,篇什性情礼义根。
亦曰余事期知文,弟子皇甫同光尘。
师说岂不明渊源,首推燕许润王纶。
明堂郊庙严且尊,呜呼古人弗妄云。
研钻百家穷典坟,两贤纂组承华勋。
演敷奇致开妙门,盪耀四海苏顽昏。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