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薇歌

佚名 佚名〔先秦〕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那“阳山,采摘薇来充饥。
 (周) 用暴虐去替转暴虐,却不知这种做法的错误。
神农虞舜古代圣君转瞬即逝啊,我要到哪里寻找理想的归宿呢?
多么可悲啊,已是生命垂危之际,命运是这样不济!

注释
西山:即“阳山,又名雷“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
薇:植物名,也叫蕨菜,根含淀粉,可供食用或酿造。
以暴易暴:指统治者转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不知其非:武王还不知道自己的过错。
神农:传说中的炎帝。虞,即大舜。夏,朝代名,指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忽,绝灭。
“我安适归矣”:倒装句,“安归”是倒装结构,即“归安”,是回归的意思。
于嗟:“于”通“吁”,感叹词。表示赞叹或悲叹。
徂(cú):古同“殂”,死亡。
命之衰:生命垂危。▲

创作背景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墨脱初的长子和幼子。孤竹君生前拟定让位给叔齐,他去世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接受,逃走,叔齐也因不肯继位而逃走,王位便由孤竹君的中子继承。武王建立周朝后,二人因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伯夷、叔齐在历史上受到推崇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不贪权势,二是他们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因为在他们看来,武王伐纣是以臣弑君,不仁)。这首歌谣就是他们饿死前的绝命辞。

赏析

  这是一首袒露心迹、毫不矫饰的抒情诗,也是一首爱憎分明、议论风发的政治诗。全诗情理交融,在“以暴易暴”的议论中渗透着卑视鄙弃周朝的强烈感情,在“我安适归”与“命之衰矣”的感慨中隐含有同周朝势难两立的清晰判断。

  歌谣一、二句直陈登上首阳山的高处采薇充饥。这两句用赋体,字句平浅,感情也似乎平淡,其中却包含有决不与周王朝合作这一态度鲜明的抉择。所说的是采薇这一件实事,也可看作是一纸“耻食周粟”的宣言。

  三、四句以议论出之,说明不合作的原因。认为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而非以仁义王天下,是不可取的,而武王却并不以此为非。以上四句是伯夷、叔齐表明自己政治上的立场、态度,以“以暴易暴”四字对新建立的周王朝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以下转入全诗的另一个层次,写个人的历史性的悲剧。

  神农、虞、夏时代都是历史上的圣明之世;说神农、虞、夏转瞬即逝,其用意在于反衬自己的生不逢时,由于找不到一个安身立命的立足点而充满了失落感。“我安适归矣”,故意用无疑而设问的语气,增强了感慨的份量,与《诗经·魏风·硕鼠》的“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写法正不谋而合。结尾两句是无可“适归”的延伸和发展。当伯夷、叔齐吟唱到此歌结尾时,虽已气衰力微、不可能呼天抢地地大声唱叹,但这感慨至深的垂死之言,即使声音很小甚至不甚连贯,仍然是会动情地顽强地唱出并长久地回响在首阳山的山涯水际的。▲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猜您喜欢

绍兴以后时享二十五首

真宗真宗 〔宋代〕

礼备乐成,物称诚竭。
相维辟公,神人以说。
歌雍一章,诸宰斯入。
天子万年,无竞维烈。

西蜀泉上人久留中都三首

曾丰曾丰 〔宋代〕

担水人家旦过寮,骑牛来看浙江潮。
相逢便说三生话,不管人言舌太饶。

于飞乐·休休得也

宇文元质宇文元质 〔宋代〕

休休得也,只消更、一朵荼蘼。

如梦令·卧看西湖烟渚

张元干张元干 〔宋代〕

卧看西湖烟渚。绿盖红妆无数。帘卷曲栏风,拂面荷香吹雨。归去。归去。笑损花边鸥鹭。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饶州酒务厅屏

刘季孙刘季孙 〔宋代〕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西江月

林自然林自然 〔宋代〕

二十馀年访道,经游万水千山。明师未遇肯安闲。

几度拈香一瓣。

幸遇至人说破,虚无妙用循环。工夫只在片时间。

遍体神光灿烂。

二月中休日黄帅领客登望海亭有诗因次其韵

王炎王炎 〔宋代〕

翚飞栋宇压危峰,面面风光入座中。
湖汐近通天阙下,蓬瀛疑在海门东。
巡行谁说秦皇事,疏凿今余夏后功。
空阔无边惟此地,君侯心与境相同。

赠富春子

李曾伯李曾伯 〔宋代〕

向说淮东役,江东始见时。
相逢无别语,所问者归期。
戎马纷何已,尝龟圣得知。
天津桥上看,成此蔡功谁。

题阳义溪亭壁

佚名佚名 〔宋代〕

碧云亭上碧云飞,竟日回环面翠微。
梅萼破香知我尽,柳梢含绿认春归。
风前古润琴天疊,雪后群峰玉一围。
遥想上人清太甚,水精宫裹说禅机。

闻刘东山司马致仕之命是日得谢方石祭酒到家

李东阳李东阳 〔明代〕

十年两度送君归,听说乡山兴欲飞。
岁久儿孙头角变,日长宾客往来稀。
平桥着板通樵径,老树盘根作钓矶。
强欲相从无旧业,定于何处解朝衣。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