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李次云窗竹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它不需要被做成用来吹奏的笙箫,也不需要截断做成钓鱼竿。
只待冬天千花百草凋零后,在纷飞的大雪中去看那点点葱翠。

注释
凤管:笙箫。

创作背景

  竹,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向来都是某种精神品格的象征。苏东坡曾作诗:“宁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想而知,竹子的品格在文人心中有多高尚。诗人在赞赏竹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衬托出自已高洁的情怀。

赏析

  《题李次云窗竹》是一首咏竹诗。

  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它象征着高尚、坚韧、虚心等美好品格。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借竹言志,对竹子赞誉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首二句,平淡无奇,不仅用词浅显,亦无深刻的寓意,只是交代了竹子一般的用途,但作者强调的是“不用”、“不须”,至于缘由,结尾两句予以点明。原来,前三句都是陪衬,是为了与末句构成对比的。诗人说,我不用把竹子制成笛子,也不把它用作钓鱼竿,要的是让竹子在千花百草凋零之后,在大雪纷飞之时,能够屹立在雪中,使我看到那一番凌雪傲霜的情调。

  前两句实际上写的是竹子的功利实用性,末句则是竹子的精神“实用性”,而功利实用性是不被作者看重的,他看重的是竹子品格对人的影响。作者故意使之构成强烈的对比,对比之中,流露出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及对竹子品格的赞誉。“留向纷纷雪里看”,看什么?自然不是为了看竹子的青翠之姿,而是从雪里的孤竹中看到了竹的高洁本质,一种独立于世俗的孤傲。此诗托竹寓意,巧用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那种高洁孤傲、坚贞不屈精神的追求。

  竹的生存环境,总是猗猗静谧幽雅,醉心在竹的世界里,可以弥补人的心理缺陷和远离凡尘的愉悦、超脱!可以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您喜欢

题邸间壁

郑会郑会 〔宋代〕

酴醾香梦怯春寒,翠掩重帘燕子閒。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送沈寺丞知南昌县

司马光司马光 〔宋代〕

长江湛湛带枫林,古木寒云县寺深。
老吏不能容狡狯,细民无复有冤侵。
洪崖丹井闻犹在,徐孺衡门说可寻。
宁复淹留如宝剑,更令牛斗气沉沉。

别题

佚名佚名 〔宋代〕

休说三江兴五湖,平生心眼此中舒。
人人总道浑如画,祗恐丹青画不如。

回宿丕礼晓枕夜梦先师石翁先生正月初三日

湛若水湛若水 〔明代〕

鸟鸣客初觉,檐隙光渐发。欲起仍迟留,省事心已折。

哲人夜入梦,遗我一书札。恍惚不可读,意了字灭没。

展转隔幽明,哀歌思盈闼。

偈颂一百六十首

释宗杲释宗杲 〔宋代〕

福城东有大长者,居福城东海屿上。
於不思议尘劫中,承事供养无数佛。
善哉长者世希有,如优昙华时一现。
发启广大真实心,创无佛处阿兰若。
若昔智人建梵刹,折草插地即成就。
此心坚固等须弥,或赞或毁不扔动。
魔王军众数甚多,睹兹殊胜自摧伏。
长者视身如浮云,变灭须臾不长久。
当生佛国时节来。撒手便行不回顾。
有子遵义起其家,志愿身心俱及第。
仁者则寿语不诬,当知今亦未尝死。
我来居是阿兰若,不见长者生遗恨。
故说此偈聊发扬,同住如来寂灭海。

凤衔杯 唐六如幽人燕坐图,次柳屯田韵

吴湖帆吴湖帆 〔清代〕

居士閒中抽妙翰。能事逞、管繁金简。凭高阁斜曛,幽人吟眺临流畔。

气韵动,神光满。

听松庵,帘雨卷。竹垆记、白云飞玩。缀胜迹藏山,法书名画人人看。

六如笔,留真面。

送邓漕移帅扬州二首

周必大周必大 〔宋代〕

闻道维扬地望雄,风流人物似江东。
六龙前日临淮海,五马由来说醉翁。
璧月几桥留夜色,珠帘十里待春风。
遥知九日平山会,笑插茱萸满鬓红。

竹 其一

吴惟信吴惟信 〔宋代〕

所爱幽窗下,烟丛与露枝。才闻风起处,便是雨来时。

节直将谁比,心空只自知。青青长在眼,休说化龙迟。

读通鉴杂兴

孙应时孙应时 〔宋代〕

南山击缶正乌乌,东市匆匆坐一书。
说道中兴无过事,太阳侵蚀总缘渠。

刘望之刘望之 〔宋代〕

闻说南州异,寒来正月并。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