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悲陈陶

杜甫 杜甫〔唐代〕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注释
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
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万义军在同一天里慷慨阵亡。
那些胡寇归来时箭上还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上。
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

注释
⑴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⑵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⑶旷:一作“广”。清:一作“晴”。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⑷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⑸群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奚族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的部下也多为北方少数民族人。血:一作“雪”。
⑹仍唱:一作“捻箭”。都市:指长安街市。
⑺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都人:长安的人民。回面:转过脸。
⑻“日夜”句:一作“前后官军苦如此”。官军:旧称政府的军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赏析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杜甫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万唐军如何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三月二日紫牡丹

张明中张明中 〔宋代〕

见说西京有魏家,瑞云吹紫染芳华。
移将万里豪门贵,幻出千枝倾国葩。
新佩荷囊重渍色,更乘兰馥七香车。
倡花野蕊都销尽,来配姚黄得共夸。

东园诗寄兴化吴从道

陈造陈造 〔宋代〕

溪流抱玦园亭里,三面栏干压清泚。养花种竹今几年,红红绿绿皆风烟。

黑头主人富文墨,隙地营园喜留客。去年香雾摇东风,藉花一醉君见容。

翡翠拂衣蝶窥酒,归时檐牙挂星斗。有物系足寒前盟,徙倚东风空复情。

歌前酒所何限意,黄鹂应说鸥应记。一春不风即蜚雨,曾奉亲舆赏花否。

向来券游付梦云,向来券负今偿君。濡毫却叹无好语,说似能诗叶明府。

满江红 次韵答畅泊然

刘敏中刘敏中 〔元代〕

满纸龙鸾,浑厌倒、来禽青李。黄绢好、朝吟暮玩,爱之无已。玉刻来从千载上,宝珠出自重渊底。每相逢慰淡相于,如君几。无所见,哗然毁。安所有,同然喜。赖多情问我,病欤贫耳。一寸灰心寒欲尽,数茎绿发愁难理。说青帘高处有仙乡,无人指。

牛头岭下老人

方回方回 〔元代〕

九十前朝老,髯疏骨亦清。
相形宜老寿,说梦忆升平。
田屋临官道,孙男给递兵。
兴州馘狂贼,曾见捷旗行。

沔阳秩满北上汉水舟中感旧书怀却寄污郡诸寮友

李濂李濂 〔明代〕

我本山海姿,躬耕嵩少阳。八岁学籀篆,十岁《急就章》。

孺小不知难,欲升钟索堂。波磔竟无成,临池心内伤。

十五慕神仙,翘首蓬壶乡。丹炉伏龙虎,金书授琳琅。

虚拟九转熟,白日云霄翔。异人不我遇,徒怀三花香。

十八学击剑,雄雌带风霜。芙蓉起并舞,云日无晶光。

世方泰阶平,屠龙谁荐扬。夜夜双紫气,空射斗牛旁。

二十为时文,读书梁王台。花迎书院发,河绕石梁回。

忆昔杜高李,曾此弄金罍。壁间旧题剥,千年我复来。

长歌海月落,摇笔秋云开。三冬碧岩宿,岑寂良可哀。

郡吏捧檄至,乡闱罗髦才。扬眉下台去,敝袍挟风雷。

滥冠群英选,北上黄金阶。春官扫南宫,侍臣下三台。

鸣钟放玉榜,曲江浪徘徊。自揣疏蹇甚,敢厕金闺游。

春风辞汉殿,虎竹分南州。南州古鱼复,水石清且幽。

苍山抱境转,碧水环城流。凫鸥狎几席,渔火明亭楼。

地偏罕逢迎,讼简多夷犹。昨构仕学轩,虚窗俯云洲。

前植两奇松,后栽几红榴。双鹤如我友,飞鸣意相求。

轩中列图史,芸架牙签稠。夕阳吏人散,窅然似林丘。

垂帘夜独寝,花气侵衾裯。惭无紫霞分,欣有白云讴。

济济沔诸生,时时到厅事。我非草玄翁,汝奚问奇字。

朱弦振《大雅》,绛帷演《易》义。绿鬟两蛮奴,焚香知客至。

禽鸟作喜声,主人有佳思。五月荷花舒,锦绮张南湖。

二三美寮友,邀我聊欢娱。双旌出郡府,五马嘶江郛。

行厨逐飞盖,翩翩登画舻。箫鼓放中流,风流倾上都。

攀花照绿水,恍在冰玉壶。酒酣挥彩毫,意气吞荆巫。

虽为风尘宰,颇类烟霞徒。百姓误怀惠,四郊贼盗无。

所嗟鸿水虐,田畴生鳖鱼。矫制屡发仓,蒙恩两蠲租。

呻吟变讴颂,尽道今有襦。化俗景文翁,卧阁怀汲公。

弦歌遍井巷,而回邹鲁风。三年郡秩满,比奏明光宫。

留滞感岁年,书考悲无功。朝发七泽南,暝过三澨东。

矶花炤玉辔,屿草留青骢。父老荷杖送,奔走村塾童。

挥手谢吾民,无劳远相从。顾我素餐者,何裨尔疲癃。

扬舲下汉水,遂与沔人别。荆门沾细雨,郢岸逢初雪。

鲛女近有无,茜蛛远明灭。夜宿芦花丛,霜月半轮缺。

征雁双双鸣,闻之五情热。眷念郡中友,高斋旅愁结。

东皋红梅枝,春来为谁折。伤离偶感旧,薄游计良拙。

孤怀夙自许,初志那堪说。我作五字谣,字字表情血。

去住各加餐,慎勿音尘绝。

注释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崔元翰崔元翰 〔唐代〕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
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
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
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
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
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
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

逍遥咏

宋太宗宋太宗 〔宋代〕

穷真妙理访仙乡,云水青山地久长。
闻说洞中诸境异,谁知鼎内有非常。
遭逢只是因缘感,费力无成枉用忙。
瑞气青天含象彩,十洲档坐论阴阳。

与郛郎作骨董羹四首

释慧空释慧空 〔宋代〕

诗人说尽山中佳,一原春色秦人家。
松自宫商竹自羽,空明楼观溪明霞。
微言到耳万世事,香气熏人百种花。
同栏立尽听吾语,蟹眼汤成催客茶。

六言 其三

章甫章甫 〔宋代〕

从来钟鼎无梦,是处林泉可家。料事颇知风雨,逢人且说桑麻。

中巖圜老像赞

陆游陆游 〔宋代〕

我遊中巖,拜师於床。
巍巍堂堂,鳳举龙骧。
公住无为,访我成都。
雄辩纵横,玉色敷腴。
别未十日,梁木告摧。
我如飞蓬,万里南来。
孰谓窮山,乃瞻儀形。
牆壁说法,况此丹青。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