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忠臣安可得?

出自两汉佚名的《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不 一作:而)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
连禾黍都不能收获你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将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
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注释
郭:外城。野死:战死荒野。
野死:死于野外。乌:乌鸦。
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外乡人故称之为“客”。豪:同“嚎”,大声哭叫,号叫。
谅:当然。
安:怎么。
激激:清澈的样子。
冥冥:深暗的样子。
枭(xiāo)骑:通“骁”,作“勇”解,指善战的骏马。
驽(nú)马:劣马,此诗中指疲惫的马。
梁:表声字。
而:一作“不”。
良臣:指忠心为国的战士。▲

鉴赏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城南、郭北,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到处都在进行战争,到处都有流血和死亡。抒写一场激烈的战事,起句刚叙及“战”,便径接以“死”,而对士卒杀敌的悲壮场景,不作一语描述。战争过后,大地上横七竖八,躺满了尸体,成群的乌鸦,“呀呀”地叫着,争啄着这些无人掩埋的战士。面对这样的惨状,谁都不能不惊心动魄。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这可以理解为是诗人请求乌鸦在啄食之前,先为这些惨死的战士大声恸哭;也可以理解为死去的战士为自己请求乌鸦在啄食之前,先为他们悲鸣几声。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两句,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似乎在向人们哭诉着战争的灾难。“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突然,一声战马的长嘶,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它身受重伤,已经不中用了,但仍然徘徊在死去的勇士身旁,悲鸣着不肯离去。表面上,是对战场上的景物作客观叙写,但这些景物,却是经过诗人严格挑选了的典型画面,无一不寄托着诗人深沉的感情在内。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这里,不只是对眼前战场的情景进行描述,而是把眼光移向了整个社会:战争不仅驻把无数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而且破坏了整个社会生产,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最后四句,诗人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子”和“良臣”在这里是同位语,指那些牺牲了的战士。诗人饱含感情,用一个“诚”字,倾吐了自己内心的悲痛。“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感叹战士一去不复返,语句极其沉痛,引起人莫大的悲哀。结尾两句同开头勇士战死遥相呼应,使全诗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创作背景

  《战城南》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属《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汉朝和匈奴曾长期爆发冲突,朝廷派兵长期戍守,不免使战士产生怨恨之情。此诗即是戍边战士反战情绪的反映。

简析

  《战城南》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驽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诗人的悲怆之情,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亦颇具民歌特色。全诗语言质朴,感情浓烈,想象新奇,叙述、抒情、议论、写景交错使用,体现了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猜您喜欢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