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煦

冯煦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 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生平

  冯煦生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母朱氏,梦僧拈花入室,遂寤而生,故字曰梦华。号蒿庵,江苏金坛人。幼年丧父,寄居宝应外公家。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目。光绪三年在金陵书局校书。光绪八年(1882)举人,累试不第,久寓江宁,与顾云齐名。年四十五,始成光绪十二年(1886)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胪唱时,慈禧太后呼为老名士。光绪十四年(1888),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光绪二十一年(1895),离京都,赴任安徽凤阳府。时凤阳连年水涝成灾,百姓苦忧不堪。冯煦单骑匹马率领府吏,深入民间勘察,沿途严禁请客送礼,他按照灾民受灾轻重,定民赈给多寡,从而使受灾之民,户户得到相应补助,人人受到实惠好处。除此之外,他屡平反疑狱,还捐出两万俸金,深得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嘉许。刘坤一曾以“心存利济、政切勤劳”为其疏荐。光绪二十六年,赐予道员官职,加二品顶戴,候选道台。光绪二十七年(1901)冯煦由安徽调任山西按察使,兼理陕、豫、晋三省盐库。在职期间,他为官清廉,凡公家之物不入私囊,他独创“岁入岁出表”,严格财经纪律,使下属官吏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光绪二十八年(1902),迁任四川按察使。时广安州有不法之徒聚众捣毁学堂,他得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侦缉,很快就查获4人,他要将4人按土匪正法,总督锡良出面求情,当朝某公主亦想加以庇护,冯煦刚正不阿,抗颜力争,最后由皇上定夺,将锡良削职,公主亦遭“廷训”。

  光绪三十一年(1905),迁任安徽布政使兼任提学使。光绪三十二年(1906),时任安徽巡抚的恩铭,被浙江同盟会革命党人徐锡麟暗杀,清政府擢升冯煦为安徽巡抚,处理枪杀案,他以“治其狱,不株连一人,主散胁从,示宽大”的办法妥善处理好此事。徐锡麟被处决后,冯巡抚又公开为其题了一幅对联,书写在安庆的大观亭里,对联曰:

  “来日大难,对此茫茫百端集;英灵不昧,鉴兹蹇蹇匪躬愚。”

  上联的意思,是感慨清廷将亡(来日大难),徐锡麟眼下虽是“逆贼”,日后却是勋臣烈士,自己站在徐的墓前,想着朝廷之必亡与革命之必胜,心头茫然,百感交集;下联的意思,是公然赞誉徐锡麟(英灵不昧),希望徐的英魂能够原谅自己对他的处决,不过是奉命行事,为清廷尽一愚忠罢了。

  事后他上疏朝廷:“今者党祸日亟,民不聊生,中外大臣不思引咎自责,合力图强,乃粉饰因循,苟安旦夕,贻误将来,大局阽危,日甚一日。”建议“挽救之方,惟一核名实,明赏罚为第一义,而其要则在民为邦本之一言。有尊主庇民之臣,用之勿疑;有误国殃民之臣,刑之勿赦。政府能使天下自治,则天下莫能乱;政府能使天下举安,则天下莫能危。根本大计,实系于此。”然而,其用心虽好,却引起朝廷权贵们的忌恨,从此便对他处处加以掣肘,任安徽巡抚之职仅一年,他就被两江总督端方借故“有革命之嫌”遭罢官而回乡。

  宣统二年(1910),江苏、安徽遭受严重水灾,清廷又起用了罢官在家的冯煦为查赈大臣。他“食不甘味,寐不安枕”地巡视灾区。在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两省乡邑,赈济灾区39个州县,放款300余万。《清史稿》中对这段历史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后复立义赈会,连年水旱,兼有兵灾,远而推至京直鲁豫湘浙,无岁不灾,无灾不赈。”对冯煦也有“与荒政相终始,仍以民为重”的赞誉。冯煦不仅以救赈为己任著称于时,而且还因势利导,积极筹资兴修水利,组织疏浚东台竹港,建闸泄洪,使万顷农田受益,修筑浙江缙云县海塘石堤,防止海水倒灌,使沙土变沃壤,在他的家乡金坛,修筑了小至岸头的长堤,罗家村的圩堤和其他多处圩堤等。

  民国后冯煦寓居上海,自号蒿隐公,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并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年已八十,犹能作蝇头小楷。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所著《蒙香室词》,谭献以为深入容若、竹坨之室。壮年诗,则多凄咽之音。又著有日记四十五册,积六十二年,迄殁之日,皆精楷不苟。民国十六年(1927)夏天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文学成就

  冯煦笃实好学,精研经义,少时就有“江南通儒”之称。他对学术研究力主学以致用,因此他的文章大多来自实践或亲自考察,所以颇具实用价值。主要著述有《蒿庵类稿》(32卷)、《续稿》(3卷)、《滕稿》(16卷)、《随笔》(9卷)、《奏议》(4卷)、《杂俎》(5卷),尚有《宋六十一家词选》(12卷)及《从稿》、《蒙香室词集》等。他还精于书法,诗词上的造诣也较深,其词出入於姜夔﹑张炎之间,谭献称其能入纳兰性德﹑朱彝尊之室。所作多感旧怀人或客游思绪,哀惋低回,如〔八声甘州〕《乙亥除夕作》、〔霓裳中序第一〕《丙子元夕﹐与次泉踏月夔州城东》、〔霜叶飞〕《秋暮过亏园同次米赋》等。

  冯煦的另一突出贡献是对方志事业的建树,他先后用10多年的时间总纂了《江苏省通志》,主编《金坛县志》、《凤阳府志》,以及溧阳、镇江、嘉兴、宝应、睢宁、宿迁等地的府、县志书。所编志书以其范围广泛而又纲目清晰,内容充实完备,资料翔实可靠,文采斐然,典雅清丽而著称于世。▲

作者《冯煦》的诗文

徵招

冯煦冯煦 〔清代〕

微阴正掩银湾路,将离共寻尊俎。春思已阑珊,又西窗听雨。

杜蘅愁不语。任烟际、笑桃红舞。丁令心孤,沈郎腰瘦,恁时情绪。

去去。洛川游,只赢得,春晖百年长驻。杜宇莫催归,问南归何处。

海桑知几度。便相见、不堪重数。冯高望、万里乾坤,托醉乡分付。

水调歌头 题蒯子范先生坐翠微图

冯煦冯煦 〔清代〕

公也古循吏,杖节出夔州。千家山郭如画,岚翠上南楼。

天遣婆娑老子,消受隐囊纱帽,来领峡中秋。万里控邛僰,何用觅封侯。

梧竹暗,风日美,足淹留。中兴绛灌何限,四顾邈无俦。

却有渝童巴女,岁岁朱旂铜鼓,韎韐拜前驺。我起为公舞,一啸看吴钩。

答研孙

冯煦冯煦 〔清代〕

相逢吾与子,风雨黯虚堂。意气摧愁病,诗歌接混茫。

读书忧太苦,入世忌能狂。千里沅湘路,镫前说故乡。

浣溪沙 题栖霞残碑便面

冯煦冯煦 〔清代〕

狎客楼空莽夕烟。段侯旧宅竟谁边。尚留残字委榛田。

欲起布公参一指,俗书姿媚有无閒。阿谁解脱北宗禅。

甘州 乙亥除夕作

冯煦冯煦 〔清代〕

甚匆匆、百岁隙中尘,天涯又相催。正春镫下了,乱山残雪,来照深杯。

惆怅鸡声马影,人隔楚云隈。箫鼓娥儿曲,孤抱难开。

还念故园今夜,趁辛盘荐后,西望徘徊。掩银荷不语,独自拨寒灰。

总休卜、镜中消息,算归期、先负绮窗梅。思千里,向东风祝,莫放春回。

清波引 盟心古井图,同漱泉各赋半阕

冯煦冯煦 〔清代〕

秋声凄楚。又惊醒、宿雅起舞。碎桐摇雨。掩镫黯无语。

断甃絮吟蟀,惨共宵深机杼。自看寒井沈沈,忍冰雪、此终古。

凝尘漫数。旧阑影、今在甚处。海云归否。认苔际庭宇。

荒坟渺千里,我亦伤心孤露。剩有残月西楼,为吟愁句。

浣溪沙

冯煦冯煦 〔清代〕

银叶香销梦未残。谢家池馆雨潺潺。更无人处莫凭阑。

桃叶歌阑双桨远,柳花吹尽一帘閒。愁蛾不似镜中山。

清平乐 题小艭兄词后

冯煦冯煦 〔清代〕

羁鸿无迹。一一卷吹空碧。老去填词愁恻恻。付与戍笳渔笛。

梦回春草毵毵。嫩寒犹勒征衫。安得对床清话,一镫疏雨淮南。

浣溪沙 其一

冯煦冯煦 〔清代〕

总辔扶桑日不红。漫吹羌篴怨东风。而今离讯断南鸿。

秾李抟云欺弱植,香兰咽露掩深丛。底须重问碧翁翁。

百字令 乙未七月十八感赋,是日亡妇五十生日也

冯煦冯煦 〔清代〕

哀蝉正咽,掩虚堂、又陨霜前衰叶。小簟轻衾眠未得,况复嫩凉时节。

楚魄难招,吴趋莫问,陈迹如烟灭。沧桑尘事,梦回争忍重说。

百岁能几光阴,断肠分手,两度听啼鴂。锦瑟华年休更数,可奈冰弦都折。

蓟北云孤,淮南草暗,回首成骚屑。潘郎老矣,鬓丝今又将雪。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