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煦

冯煦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 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生平

  冯煦生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母朱氏,梦僧拈花入室,遂寤而生,故字曰梦华。号蒿庵,江苏金坛人。幼年丧父,寄居宝应外公家。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目。光绪三年在金陵书局校书。光绪八年(1882)举人,累试不第,久寓江宁,与顾云齐名。年四十五,始成光绪十二年(1886)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胪唱时,慈禧太后呼为老名士。光绪十四年(1888),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光绪二十一年(1895),离京都,赴任安徽凤阳府。时凤阳连年水涝成灾,百姓苦忧不堪。冯煦单骑匹马率领府吏,深入民间勘察,沿途严禁请客送礼,他按照灾民受灾轻重,定民赈给多寡,从而使受灾之民,户户得到相应补助,人人受到实惠好处。除此之外,他屡平反疑狱,还捐出两万俸金,深得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嘉许。刘坤一曾以“心存利济、政切勤劳”为其疏荐。光绪二十六年,赐予道员官职,加二品顶戴,候选道台。光绪二十七年(1901)冯煦由安徽调任山西按察使,兼理陕、豫、晋三省盐库。在职期间,他为官清廉,凡公家之物不入私囊,他独创“岁入岁出表”,严格财经纪律,使下属官吏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光绪二十八年(1902),迁任四川按察使。时广安州有不法之徒聚众捣毁学堂,他得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侦缉,很快就查获4人,他要将4人按土匪正法,总督锡良出面求情,当朝某公主亦想加以庇护,冯煦刚正不阿,抗颜力争,最后由皇上定夺,将锡良削职,公主亦遭“廷训”。

  光绪三十一年(1905),迁任安徽布政使兼任提学使。光绪三十二年(1906),时任安徽巡抚的恩铭,被浙江同盟会革命党人徐锡麟暗杀,清政府擢升冯煦为安徽巡抚,处理枪杀案,他以“治其狱,不株连一人,主散胁从,示宽大”的办法妥善处理好此事。徐锡麟被处决后,冯巡抚又公开为其题了一幅对联,书写在安庆的大观亭里,对联曰:

  “来日大难,对此茫茫百端集;英灵不昧,鉴兹蹇蹇匪躬愚。”

  上联的意思,是感慨清廷将亡(来日大难),徐锡麟眼下虽是“逆贼”,日后却是勋臣烈士,自己站在徐的墓前,想着朝廷之必亡与革命之必胜,心头茫然,百感交集;下联的意思,是公然赞誉徐锡麟(英灵不昧),希望徐的英魂能够原谅自己对他的处决,不过是奉命行事,为清廷尽一愚忠罢了。

  事后他上疏朝廷:“今者党祸日亟,民不聊生,中外大臣不思引咎自责,合力图强,乃粉饰因循,苟安旦夕,贻误将来,大局阽危,日甚一日。”建议“挽救之方,惟一核名实,明赏罚为第一义,而其要则在民为邦本之一言。有尊主庇民之臣,用之勿疑;有误国殃民之臣,刑之勿赦。政府能使天下自治,则天下莫能乱;政府能使天下举安,则天下莫能危。根本大计,实系于此。”然而,其用心虽好,却引起朝廷权贵们的忌恨,从此便对他处处加以掣肘,任安徽巡抚之职仅一年,他就被两江总督端方借故“有革命之嫌”遭罢官而回乡。

  宣统二年(1910),江苏、安徽遭受严重水灾,清廷又起用了罢官在家的冯煦为查赈大臣。他“食不甘味,寐不安枕”地巡视灾区。在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两省乡邑,赈济灾区39个州县,放款300余万。《清史稿》中对这段历史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后复立义赈会,连年水旱,兼有兵灾,远而推至京直鲁豫湘浙,无岁不灾,无灾不赈。”对冯煦也有“与荒政相终始,仍以民为重”的赞誉。冯煦不仅以救赈为己任著称于时,而且还因势利导,积极筹资兴修水利,组织疏浚东台竹港,建闸泄洪,使万顷农田受益,修筑浙江缙云县海塘石堤,防止海水倒灌,使沙土变沃壤,在他的家乡金坛,修筑了小至岸头的长堤,罗家村的圩堤和其他多处圩堤等。

  民国后冯煦寓居上海,自号蒿隐公,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并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年已八十,犹能作蝇头小楷。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所著《蒙香室词》,谭献以为深入容若、竹坨之室。壮年诗,则多凄咽之音。又著有日记四十五册,积六十二年,迄殁之日,皆精楷不苟。民国十六年(1927)夏天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文学成就

  冯煦笃实好学,精研经义,少时就有“江南通儒”之称。他对学术研究力主学以致用,因此他的文章大多来自实践或亲自考察,所以颇具实用价值。主要著述有《蒿庵类稿》(32卷)、《续稿》(3卷)、《滕稿》(16卷)、《随笔》(9卷)、《奏议》(4卷)、《杂俎》(5卷),尚有《宋六十一家词选》(12卷)及《从稿》、《蒙香室词集》等。他还精于书法,诗词上的造诣也较深,其词出入於姜夔﹑张炎之间,谭献称其能入纳兰性德﹑朱彝尊之室。所作多感旧怀人或客游思绪,哀惋低回,如〔八声甘州〕《乙亥除夕作》、〔霓裳中序第一〕《丙子元夕﹐与次泉踏月夔州城东》、〔霜叶飞〕《秋暮过亏园同次米赋》等。

  冯煦的另一突出贡献是对方志事业的建树,他先后用10多年的时间总纂了《江苏省通志》,主编《金坛县志》、《凤阳府志》,以及溧阳、镇江、嘉兴、宝应、睢宁、宿迁等地的府、县志书。所编志书以其范围广泛而又纲目清晰,内容充实完备,资料翔实可靠,文采斐然,典雅清丽而著称于世。▲

作者《冯煦》的诗文

浣溪沙 题江建霞所藏屈翁山手书崇祯宫词册

冯煦冯煦 〔清代〕

一老累然蹋野阴。汉家城阙剧萧森。鹃啼鹤唳又而今。

遗迹半沦皋羽研,行吟还抱水云琴。更无人识黍离心。

齐天乐 三月九日作

冯煦冯煦 〔清代〕

庾郎先自伤迟暮。东风又吹羁绪。别屿帆空,孤谯角暗,赢得断萍零絮。

鹃啼正苦。奈雨暝烟昏,梦归无据。双屐才回,李花又送隔墙去。

弹棋昨经别墅。是谁持急劫,将断还误。客燕无依,群莺自扰,争忍东皇孤负。

哀弦漫抚。恁弹澈霜辰,更无人寤。望极扶桑,海天浑未曙。

金缕曲 其一 题次珊前辈日照楼饯别图,用臞盦前辈均

冯煦冯煦 〔清代〕

北望浮云叠。记楼阴、斜阳欲暝,脂车将发。衿上酒痕犹未浣,已远汉家宫阙。

忍重话、软红烟月。苍狗白衣经几变,更倚天、长剑商歌阕。

浑不为,伤春别。

江南丛树栖岩列。算年时、杜陵奔走,渐空皮骨。谏草如风传宙合,世事争禁千蝎。

问朝士、贞元几绝。霜隼摩秋凋劲翮,况相逢、双鬓都成雪。

铁如意,击将裂。

寿楼春 题实父山塘听雨图,兼讯啸坡

冯煦冯煦 〔清代〕

收沙边轻帆。正萧萧一弄,秋在江南。知有瘦腰沈约,断肠何戡。

家楚甸、羁吴岚。算此情、柔如春蚕。去十里莲泾,和愁不断,和泪上征衫。

还迟我,霜中龛。奈鱼天易暝,雁书空缄。一样阻风中酒,倦怀都芟。

物如此,人何堪。对野桥、衰杨毵毵。问瘦碧词人,西窗甚时来共谈。

高阳台 甲戌中冬,予有夔州之役。漱泉送予江上,赋此别之

冯煦冯煦 〔清代〕

人去天寒,江空岁晚,与君携手层岚。带一分酸。离心未饮先酣。

十年水驿烟邮惯,奈而今、不是江南。荡秋魂、一尺荒波,湿了征衫。

桓郎已自伤摇落,问归鸿声里,此别何堪。短鬓难搔,衰杨一样毵毵。

斜阳尚在孤城角,近黄昏、不见征帆。待何时、月下幽坊,玉尘重谭。

摸鱼子 憩园探梅,柬次泉

冯煦冯煦 〔清代〕

款重门、玉尊初罢,疏香时度帘隙。西阑一树垂垂发,消得何郎词笔。

春正寂。算剑外漂零,花与人俱客。孤云片石。便梦到庭阴,有人应妒,羁思冷湘瑟。

年时事,负了苔边游屐。相思偏在故国。忍寒一夜吹横玉,只有素娥曾识。

忘不得。是初渌轻烟,孤艇江南驿。东归甚日。去七里溪光,画眉啼处,与子弄寒碧。

暗香 题家书后

冯煦冯煦 〔清代〕

酒阑江阁。甚轻衾似水,羁人先觉。梦到淮南,澹月微霜下帘幕。

长是歌离赋别,休更卜、镫前红萼。算几日、鬓影都华,双袖也应薄。

楼角。正萧索。记伴我微吟,数遍寒柝。沈郎瘦削。曾倚炉熏与调药。

孤负机中锦字,湘水阔、征鸿谁托。便夜夜、归去也,忍教见却。

清平乐 题小艭兄词后

冯煦冯煦 〔清代〕

羁鸿无迹。一一卷吹空碧。老去填词愁恻恻。付与戍笳渔笛。

梦回春草毵毵。嫩寒犹勒征衫。安得对床清话,一镫疏雨淮南。

浣溪沙 其一

冯煦冯煦 〔清代〕

总辔扶桑日不红。漫吹羌篴怨东风。而今离讯断南鸿。

秾李抟云欺弱植,香兰咽露掩深丛。底须重问碧翁翁。

浣溪沙 其三

冯煦冯煦 〔清代〕

琼岛冥冥隔雾中。兰桡去后绿波空。旧湔裙处一相逢。

化鹤千年无翼返,灵犀一点有心通。莫将消息误东风。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