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平仲

孔平仲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交友

  他最称道的前代诗人是杜甫,其《题老杜集》说杜诗“语言闳大复瑰奇”,“不作诸家细碎诗”,并认为杜诗地位在李白、韩愈之上:“吏部徒能叹光焰,翰林何敢望藩篱。”这个看法在当时有一定的代表性,表明诗坛已进入崇尚杜甫的时代。他在此诗中又表示要以杜甫为师,从他的作品中也能看出努力师法杜诗之处,他还以集杜诗的方式写了三十多首诗(《寄孙元忠》),但总览其诗作,内容不够丰厚,才识魄力也显得不足。

生平

  绍圣年间,言官参劾他元□时附和旧党当权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阳市)。绍圣年间,言官参劾他元祐时附和旧党当权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又有人弹劾他不推行常平仓法,而徙官韶州(今广东韶关市)。因他曾上书辩解,再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县东)别驾。安置编管于英州(今广东英德县东)。徽宗即位,才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后出任外官,提举永兴路刑狱,帅□延、环庆等路。党论再起,被罢官,不久去世。

称号介绍

  孙平仲与其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时号"三孔"。孔平仲"工词藻,故诗尤夭矫流丽,奄有二仲"(《宋诗钞·平仲清江集钞》)。有《清江三孔集》40卷,内文仲2卷,武仲17卷,平仲21卷,有《豫章丛书》本和振绮堂钞本。钱钟书认为郭祥正《青山集》续集几乎全是孔平仲作品(《宋诗选注》)。“三孔”,与“二苏”(苏轼、苏辙兄弟)并称。不过就诗歌成就而论,“三孔”远不如“二苏”。在“三孔”中,孔平仲文学才能稍胜,清人吴之振等《宋诗钞·平仲清江集钞》序称孔平仲“工词藻,故诗尤夭矫流丽,奄有二仲”,也就是说孔平仲的诗歌成就涵盖了他的两位兄弟。作为“二苏”同时并受其影响的作家,孔平仲的诗歌有一些类似于苏轼那样的豪放雄迈之作,但风格主要近于苏辙,尤以流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 ▲

作品特色

  孔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词,富于词藻,著有《珩璜新论》、《续世说》、《孔氏谈苑》、《朝散集》等。他的诗富有现实内容,如《铸钱行》揭露铸钱扰民:"三更趋役抵昏休,寒呻暑吟神鬼愁。从来鼓铸知多少,铜沙叠就城南道。钱成水运入京师,朝输暮给苦不支。海内如今半为监,农村斗粟却空归。"《熙宁口号》数首,有的歌颂新法的成效,有的指出新法的弊病。他的诗豪放流丽、近于苏轼,如《霁夜》:"寂历帘栊深夜明,睡□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作者《孔平仲》的诗文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昼眠呈梦锡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百忙之际一闲身,更有高眠可诧君。
春入四支浓似酒,风吹孤梦乱如云。
诸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
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

呈梦锡节推林思永察推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崎岖寒苦远腾装,喜得高才共此方。当以清谈销日月,更将和气敌冰霜。

堂前绛帐惭容迹,幕下红莲幸借香。閒夕肯来相伴否,小窗残烛厌更长。

送段从道司户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扰扰东来又西去,风霜匽薄不胜劳。请君饮马沂河上,徐看家山万叠高。

方逢原借示方干先生诗以集句诗赠之 其四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援笔皆成出世文,坐看孤峭却劳神。直须分付丹青手,缅想应无前后人。

酒帘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百尺风外帘,常时悬高阁。若誇酒味美,聊劝行人酌。

但浇愁肠宽,奚畏守犬恶。客心方摇旌,逢此慰寂寞。

春日行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莺啼花笑清明天,黄金买酒斗十千。良时恣意一酩酊,醉倒扶起南堂眠。

须臾更深残酒醒,明月当窗风气冷。閒愁万绪从中来,几欲长号泪如绠。

春天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春天酣酣睡最美,日转花阴犹未起。须臾梦觉闻风声,波涛翻空千万里。

出门四望气惨淡,寒色射人如泼水。旋见大雪落交加,向晚绥绥尚不止。

游丝柳絮复何有,百鸟捲舌愁欲死。阴阳变化固有渐,乃何暴忽有如此。

清江野客心伤悲,寂寞无言对桃李。

杨道中同行而追随不可及闻先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紫芝眉宇不可见,一叶小舟如掣电。青山云外半出没,白鸟溪边空绚练。

朝行苍莽带残月,暮宿萧条闻落霰。岂无斗酒为君倾,起望苍波隔长堰。

发谷熟县寄扬州同寮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清晨出古县,独遇卖花翁。芍药三数朵,琼苞出渐红。

皎如情人未梳洗,朱帘半掩娇春风。

去年维扬陪胜赏,此花开谢旬月中。

名园胜刹处处有,深畦浅垄无西东。品流已多搜绝异,若数英俊遗凡庸。

迩年新花更奇巧,造化彫琢何时穷。

离家今日已千里,云雨浩荡迷淮东。而今又及赏花月,因循不赏花更空。

寄语维扬好相识,花时勉泛黄金钟。

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 其十九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密竹复冬笋,抽梢合过墙。明涵客衣静,阴过酒樽凉。

初月出不高,茂林延疏光。欣然淡情素,丘壑道难忘。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