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与苏轼友情

  李之仪出生于沧州无棣(今山东庆云)人李氏名门望族。22岁的李之仪进士及第,初任职四明、万全县令等。他才华横溢,琴棋书画皆其所能。《四库全书》称李之仪的文章“神锋俊逸,往往具有苏轼之体”。他的诗词文章写得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苏轼的熏陶、指点;他仕途多舛,也与苏轼有很大关系。

  苏轼对李之仪的影响极为深刻。《姑溪居士全集》中收录与苏轼有关的作品四十余首;《苏轼文集》和《苏轼诗集》中收录与李之仪有关的作品二十余首,特别是在遇赦北归的一年时间内,苏轼给李之仪的信笺就达七封。由此可见,二人的情谊非同一般。

  苏轼比李之仪年长,李之仪视苏轼如兄若师。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意见相左,受到排挤,出职杭州、密州、徐州,再贬黄州,颠沛流离十余年。对苏轼流放外地,李之仪甚为不平,他积极联系一些旧日好友和官宦在朝中活动,以图苏轼早返京师。他把自己的思念、想法书函一札,远投黄州。

  苏轼接阅后,心情十分激动,旋即复《答李端叔书》,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已厌倦官场游戏,淡泊利禄声名,与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乐趣。此间,还有苏轼《与李公择书》、《次韵答李端叔》等,坎坷的仕途加深了两位文人之间的友谊。▲

文学成就

  李之仪是苏轼门人之一,元祐文人集团的成员,擅长作词,前人称其“多次韵”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毛晋《姑溪词跋》)。他很注意词的特点,曾说“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他批评柳永“韵终不胜”、张先“才不足而情有余”,而主张像晏殊、欧阳修那样“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跋吴思道小词》)。他的佳作也确能达到这一要求,如〔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立意造语学民歌与古乐府,即景生情,即事喻理;下片借水言情,极为深婉含蓄。他曾与秦观、黄庭坚、贺铸等人歌词赠答,前人多将他与这几人并提。但实际上他的创作成就比起秦观等人有所不及。清人冯煦评论说“姑溪词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而均有未至”(《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是较为中肯的。

  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亦能诗,这两方面的成就都受到苏轼称赞。有《姑溪居士前集》50卷,南宋吴芾守当涂时所编。又《后集》20卷,不知编者,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著录,则亦出宋人之手。今二集俱存。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其词另行,《直斋书录解题》录《姑溪词》1卷,有吴氏石莲庵《山左人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 ▲

生平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他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官至原州(今属甘肃)通判。李之仪一生官职并不显赫,但他与苏轼的文缘友情却流传至今。

  李之仪早年师从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熙宁三年(1070)进士,初授万全县令,后到鄜延军任职。元丰六年(1083)春回京。时高丽王王徽卒,朝廷委左谏大夫杨景略等前去吊唁。杨素闻李之仪清节贤名,才华横溢,遂奏请之仪同行,作为书状。出使途中,路过山东长清县孝堂山汉石祠时,曾题字于石祠的石柱上,大字楷书,共五行,现刻字尚存。这是他在山东留下的仅有的遗迹。

  哲宗元祐初(1086)范纯仁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之仪遂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不久,又为原州(今属甘肃)通判。与苏轼,黄庭坚,秦观交往甚密。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二年(1099),上调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

  徽宗崇宁初(1102),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李之仪《与祝提举无党》说:“某到太平州四周年,第一年丧子妇,第二年病悴,涉春徂夏,劣然脱死。第三年亡妻,子女相继见舍。第四年初,则癣疮被体,已而寒疾为苦。” 后遇赦复官,授朝议大夫,未赴任,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又称鹅溪)为缘,自名“姑溪居士”,卒后葬于葬当涂藏云山致雨峰。

  《庆云县志》里记载朝请大夫李之仪等八位庆云籍的名人,供奉于明朝的庆云县城“乡贤祠”内。 ▲

作者《李之仪》的诗文

再和观画三首 其二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何时船上载鸱夷,海道聊寻一问姿。不为丹青生着相,从来卷曲是吾枝。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谢池春·残寒销尽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真师约过寄老庵雨不止两日不得往小霁辄涉淖以契前约次其所示韵庵壁有孙莘老秦少游刘贡父诸君诗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一接深言一点头,离骚致处未为幽。不嫌坏路容连步,且欲他年作旧游。

翰墨抑扬虽已晚,林泉栖止会终收。孤云祗恐元无定,候我归来共此丘。

同子重望长芦寺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窣堵波寒对水东,坐来初报夕阳钟。回环桑柘疑无际,咫尺云烟隔几重。

听讲有心陪寂寞,杖藜何日许从容。主人境界诸缘尽,应笑规规着画龙。

澄虚堂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公子高明悟劫灰,鼎开轩语致幽怀。萦云叠巘镵天去,极目沧波入坐来。

千首诗成谈笑里,百分酒尽筦弦催。自怜曾是高堂客,欲赋惭无宋玉才。

蓦山溪·神仙院宇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神仙院宇,
记得春归后。
蜂蝶不胜闲,
惹残香、
萦纡深透。
玉徽指稳,
别一般情,
方永昼。
因谁瘦?
都为天然秀。

桐阴未减,
独自携芳酎。
再弄想前欢,
拊金樽、
何时似旧。
凭谁说与,
潘鬓转添霜,
飞陇首。
云将皱,
应念相思久。

保宁机道者传神赞 其一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一回拈起一回新,觌面相逢那处亲。口似含珠声似虎,情如止水意如春。

一心为法无馀事,四海如公有几人。祇恐丹青传未尽,更须圆相助精神。

次韵晁尧民黄鲁直苏子瞻同赋半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耿耿万里心,振衣常夜半。明星当户高,仰首每自叹。

是身固虚空,殆将等閒玩。永怀一寸光,有之讵能散。

南山富蕨薇,采采宁待伴。不愧郢中曲,谁报青玉案。

千载北窗风,郑声何可乱。子职若崎岖,垢指宁与盥。

我惭老更拙,欲和知良难。但能袭馀尘,未易窥重关。

路年与君俱,才此意少宽。奈何舍我去,鸿鹄随骞抟。

岑楼起肤寸,万仞始一拳。知君未易量,愿君更加餐。

亲发日益白,何以为亲欢。以义不以时,吾君正求贤。

只欠明光宫,峨峨望君冠。

再次韵并寄宁州孙子发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顾我从来奈烹煮,况复颠风并怪雨。出门未必趁鸿鹄,闭门何曾下縿缕。

比来重作坐禅僧,日与虚空相晤语。初非小智肯自私,终谓大国不可怒。

倦途倾盖得吾人,独喜山行逢豹雾。仅愧依融累岁留,犹胜投闳经宿去。

东州胜事久欲讲,老滕元将效怀祖。岂知敏手骤输君,使君方咏罗敷女。

愿侍一笑作先容,试觉醍醐分酪乳。宁州别乘吾所畏,屹然万弩不得注。

寄声到眼不须论,毕竟生涯谁能主。

四时词拟徐陵用今体次东坡旧韵 冬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休愿车轮生四角,莫向金樽嫌酒薄。门外风号雁阵低,拥衾同看残灯落。

辘轳敲冻惊栖鸦,睡红笑引燕脂霞。未拟雕笼问鹦鹉,先投宿酒敌霜花。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