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与苏轼友情

  李之仪出生于沧州无棣(今山东庆云)人李氏名门望族。22岁的李之仪进士及第,初任职四明、万全县令等。他才华横溢,琴棋书画皆其所能。《四库全书》称李之仪的文章“神锋俊逸,往往具有苏轼之体”。他的诗词文章写得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苏轼的熏陶、指点;他仕途多舛,也与苏轼有很大关系。

  苏轼对李之仪的影响极为深刻。《姑溪居士全集》中收录与苏轼有关的作品四十余首;《苏轼文集》和《苏轼诗集》中收录与李之仪有关的作品二十余首,特别是在遇赦北归的一年时间内,苏轼给李之仪的信笺就达七封。由此可见,二人的情谊非同一般。

  苏轼比李之仪年长,李之仪视苏轼如兄若师。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意见相左,受到排挤,出职杭州、密州、徐州,再贬黄州,颠沛流离十余年。对苏轼流放外地,李之仪甚为不平,他积极联系一些旧日好友和官宦在朝中活动,以图苏轼早返京师。他把自己的思念、想法书函一札,远投黄州。

  苏轼接阅后,心情十分激动,旋即复《答李端叔书》,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已厌倦官场游戏,淡泊利禄声名,与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乐趣。此间,还有苏轼《与李公择书》、《次韵答李端叔》等,坎坷的仕途加深了两位文人之间的友谊。▲

文学成就

  李之仪是苏轼门人之一,元祐文人集团的成员,擅长作词,前人称其“多次韵”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毛晋《姑溪词跋》)。他很注意词的特点,曾说“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他批评柳永“韵终不胜”、张先“才不足而情有余”,而主张像晏殊、欧阳修那样“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跋吴思道小词》)。他的佳作也确能达到这一要求,如〔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立意造语学民歌与古乐府,即景生情,即事喻理;下片借水言情,极为深婉含蓄。他曾与秦观、黄庭坚、贺铸等人歌词赠答,前人多将他与这几人并提。但实际上他的创作成就比起秦观等人有所不及。清人冯煦评论说“姑溪词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而均有未至”(《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是较为中肯的。

  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亦能诗,这两方面的成就都受到苏轼称赞。有《姑溪居士前集》50卷,南宋吴芾守当涂时所编。又《后集》20卷,不知编者,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著录,则亦出宋人之手。今二集俱存。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其词另行,《直斋书录解题》录《姑溪词》1卷,有吴氏石莲庵《山左人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 ▲

生平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他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官至原州(今属甘肃)通判。李之仪一生官职并不显赫,但他与苏轼的文缘友情却流传至今。

  李之仪早年师从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熙宁三年(1070)进士,初授万全县令,后到鄜延军任职。元丰六年(1083)春回京。时高丽王王徽卒,朝廷委左谏大夫杨景略等前去吊唁。杨素闻李之仪清节贤名,才华横溢,遂奏请之仪同行,作为书状。出使途中,路过山东长清县孝堂山汉石祠时,曾题字于石祠的石柱上,大字楷书,共五行,现刻字尚存。这是他在山东留下的仅有的遗迹。

  哲宗元祐初(1086)范纯仁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之仪遂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不久,又为原州(今属甘肃)通判。与苏轼,黄庭坚,秦观交往甚密。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二年(1099),上调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

  徽宗崇宁初(1102),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李之仪《与祝提举无党》说:“某到太平州四周年,第一年丧子妇,第二年病悴,涉春徂夏,劣然脱死。第三年亡妻,子女相继见舍。第四年初,则癣疮被体,已而寒疾为苦。” 后遇赦复官,授朝议大夫,未赴任,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又称鹅溪)为缘,自名“姑溪居士”,卒后葬于葬当涂藏云山致雨峰。

  《庆云县志》里记载朝请大夫李之仪等八位庆云籍的名人,供奉于明朝的庆云县城“乡贤祠”内。 ▲

作者《李之仪》的诗文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秦娥·用太白韵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谢池春慢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宿无锡寿圣院赠明祖禅老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灵山相别已多年,重把圆光信有缘。愧我天涯真断梗,喜君居处似诸天。

元无浮世多般事,只说我家一味禅。软语绸缪霜夜永,停灯温火共留连。

陪子重游长芦寺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行来思住觉城东,粥饭随缘早晚钟。安得心田荒万有,便惊眼界失千重。

笑谈喜接真摩诘,衰病休嗟老曼容。馊饮残羹应不惜,聊分水墨为成龙。

阳翟道中有怀存之二首 其一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顽阴将腊袭衣褠,倦辔临风愧白头。一事无成还岁晚,百年过半尚人谋。

天边漫铸黄金印,月下何时紫绮裘。拟借东邻分一径,未应人物谢羊求。

游青山因过西庄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青山忽相值,一笑脱征衫。未就三都赋,聊寻五柳潜。

并游虽得意,作阔更愁兼。问字终忘倦,言归但小惭。

旁求须作相,未聘且耕岩。赠别无多语,禔身要律贪。

游石碛寺寺僧以牌求诗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花石锁风烟,轩楹半是山。门连虎溪路,桥接赵州关。

屈曲深疑步,高低屡解颜。却应多是梦,不伴此身閒。

临江仙·知有阆风花解语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知有阆风花解语,
从来只许传闻。
光明休咏汉宫新。
拥身疑有月,
衬步恨无云。

莫把金樽容易劝,
坐来几度销魂。
不知仙骨在何人。
好将千岁日,
占断四时春。

久旱湫舍殆不可遣免一夕雷雨忽作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半夜一濯雨,断梦失炎蒸。汗甑不复鼓,蚊雷为之停。

逡巡万窍号,破窗风如倾。絺帷强主宰,庭砌已满盈。

极护老稚奔,欢呼闾里情。但觉万里返,浩荡随沧溟。

掠眼才闪烁,劈耳俄掀轰。岂暇计飘溺,且护婴儿惊。

小休月在户,却视斗挂甍。唧唧与啾啾,次第先秋鸣。

粤从腊雪后,旱魃苦自明。焦枯病三农,芽田不滋荣。

陇亩半坼裂,几席饶蝇虻。端若一大难,眊焉犹宿酲。

点我读书灯,凉宵聊与征。庶几简牍中,暂寓蛮触争。

次韵晁尧民黄鲁直苏子瞻同赋半

李之仪李之仪 〔宋代〕

耿耿万里心,振衣常夜半。明星当户高,仰首每自叹。

是身固虚空,殆将等閒玩。永怀一寸光,有之讵能散。

南山富蕨薇,采采宁待伴。不愧郢中曲,谁报青玉案。

千载北窗风,郑声何可乱。子职若崎岖,垢指宁与盥。

我惭老更拙,欲和知良难。但能袭馀尘,未易窥重关。

路年与君俱,才此意少宽。奈何舍我去,鸿鹄随骞抟。

岑楼起肤寸,万仞始一拳。知君未易量,愿君更加餐。

亲发日益白,何以为亲欢。以义不以时,吾君正求贤。

只欠明光宫,峨峨望君冠。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