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成就

  李纲为社稷生民安危,有效地组织了东京保卫战的城防,屡次击退了金兵。虽然朝廷不用他的建议,或者用了他的建议不久又废除,可是他的忠诚义气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李纲有著《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文章、歌诗、奏议百余卷,又有《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札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其中《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建炎时政记》等,系李纲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时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记录,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生平

早年经历
  李纲祖籍邵武,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父亲李夔,是北宋龙图阁待制。
  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进士及第。政和五年(1115年),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改任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宣和元年(1119年),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抵抗金兵
  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斡离不)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
  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李纲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

宦海沉浮
  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
  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
  宋朝皇室南渡以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建炎元年五月甲午(1127年5月5日)宋高宗(赵构)一度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李纲正在赴开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赶到南京,竭尽思虑,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组织抗金,并同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励上节。为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分别任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副使。他还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赏罚不明等情况,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
  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因此,他们又设法驱逐李纲。首先,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十八日便遭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抑郁而终
  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八日,受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罢观文殿大学士,仍留提举洞霄宫之职。居住鄂州,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间朝廷命其移往澧州(治今湖南常德市澧县)。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四日,又被贬谪万安军(海南岛)。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建炎四年(1130年),遭贬流放遇赦后,隐居泰宁丹霞岩。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议和,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
  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

轶闻故事

滞留雷州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李纲被贬海南,因海南有黎族人做乱,就在雷州停了下来。传说李纲在雷州,寓居西关天宁寺一间一丈见方的禅房内。
  在雷州滞留约一年的时间里,李纲先后写了《论语详说》十卷、《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还写了20多首诗歌。
  李刚受既是福建同乡、又是京师同窗的湖光岩楞严寺长老释琮之邀到雷州府遂溪县的湖光岩一游。与僧月下对饮,互说世道世情,畅饮行吟。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州、雷州两府的地方志,就收有李纲在居留期间写的《天宁寺阁提花》与《赠琮师》。

贬琼一月
  建炎三年(1129年)11月25日,李纲和儿子渡海抵达琼州(今海口)。传说李纲一上岸,马上就入乡随俗,嚼起了槟榔果。父子俩向人打听去万安军如何走,当地人告之:万安离此地还有五百里,是罕有的敝陋之地,那里根本找不到生活用品,走山路还会遭劫。于是李纲登上东山岭,准备皈依佛门,就在刚要削发之际,被方丈一眼看出其“尘缘未了”,不肯为之剃度。李纲无奈,只好在寺中带发修行。就在修行的第三天,朝廷发来公文,:李纲被皇上赦免,准予放还,居住在何处自便。李纲父子俩听到赦免消息后,并没有马上返回,而是在海南逗留了一个多月。在李纲的诗歌总集《梁溪先生文集》中,共收录有建炎三年冬至之后,与渡海及海南有关的诗九首,可从中约略知道李纲在海南的行迹。▲

后世纪念

李纲墓
  李纲病逝于福州后,本欲送回故乡,但是路途遥远,坎坷难行,故将李纲葬于福建闽侯县大嘉山南麓。李纲墓于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后花费十几万元整修墓园,今李纲墓已具规模,新立有诸多名人名家题跋,如王世襄、史树青、杨仁恺、郑乃珖等等;另外还有黄瑞霖亲题的“抗侵功业垂青史,经邦清名留人间”碑刻。

忠定公祠
  李忠定公祠座落于邵武市的李纲路。始建于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系朱熹在邵武讲学倡修的,并为之撰书建祠碑记,后毁。宋景定间(1260年-1264年)迁建于城东行春门外。元至正十六年(1729年)又移建于樵溪书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书院为府学,祠遂废。明正统四年(1439年)复建于府学大成殿之东,成化六年(1470年)迁建樵溪四曲之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于现址。其后历乾隆、道光至民国间都有多次修缮。1983年予重新整葺,辟为“李纲纪念馆”。▲

作者《李纲》的诗文

去岁道巴陵登岳阳楼以望洞庭真天下之壮观也因诵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句追

李纲李纲 〔宋代〕

重湖望不极,秋色蔼残阳。洲渚云沙白,菰蒲霜叶黄。

飞帆适沅澧,回雁过潇湘。楚客经行处,依然兰芷香。

自金陵江行未至长芦阻风 其二

李纲李纲 〔宋代〕

七日风不止,归心何似生。烟添暮山色,风撼满江声。

淮楚已非远,波涛殊未平。坐看云解駮,犹喜晚来晴。

冬日閒居遣兴十首 其十

李纲李纲 〔宋代〕

僻处掩松门,知非更念恩。庭空从雀啅,山暖觉蜂喧。

木叶静如扫,茶花开正繁。萧条岁云暮,倚杖自忘言。

寄题观妙师阁皂山旧隐观云轩

李纲李纲 〔宋代〕

独搆幽轩福地阴,飞云对面起青岑。但知映日能成色,谁信崇朝解作霖。

苒苒行云宁有迹,霏霏出岫本无心。道人默坐观舒卷,至理应符妙意深。

别武夷途中偶成寄观妙法师

李纲李纲 〔宋代〕

道妙观来物物通,武夷仙境幸相逢。溪流玉雪三三曲,山锁云霞六六峰。

去路归鞍方眷恋,淡烟疏雨正蒙茸。羡师日在神仙窟,回首岩峦紫翠重。

寓郁林著易传有感 其一

李纲李纲 〔宋代〕

谪来海峤远兵戈,精义微言得切瑳。地入郁林怀陆绩,桴浮沧海学东坡。

圣经广大随人取,众说纷纶奈若何。从此梁溪作诗少,用心已向六龙多。

荔枝五首 其一

李纲李纲 〔宋代〕

海山仙子绛罗襦,雾縠中单白玉肤。知我远来相劳苦,故驰先使迓中途。

小阁晚望书怀一百韵示仲弟并简顾子美

李纲李纲 〔宋代〕

岁晏群阴积,天高霰雪晴。西山来爽致,小阁湛虚明。

曲槛驰孤照,微云点太清。泛观周宇宙,旷望出枝撑。

九陇龙蛇伏,梁溪组练萦。翠烟浮近市,碧瓦丽高甍。

湖外千岩秀,林端一带平。松篁森荟蔚,楼观郁峥嵘。

天末氛埃敛,坤倪物象呈。清风生户牖,秀色入轩楹。

北极星辰拱,东皋雨露赢。寸怀舒远目,万感集孤情。

忆昨陪螭殿,终年侍玉京。含毫青琐闼,通籍凤凰城。

奖擢知恩重,临危觉死轻。囊书朝入奏,襆被夕徂征。

去历溪山险,归虞盗贼惊。西江足波浪,南国满旃旌。

迂路良非策,寻家不计程。天戈戡猰貐,庙略扫欃枪。

芜没田园在,欢呼仆隶迎。乱离才甫定,患祸忽相婴。

风木悲摧感,祥琴惨怆声。誓终坟墓守,望绝缙绅荣。

卜筑诚长计,栖迟岂钓名。当为千载蛰,那作九皋鸣。

示舌羞张子,轻身笑祢衡。盘桓且丘壑,腾踏自公卿。

未具函关驾,聊从谷口耕。岁功方险恶,供给敢丰盈。

瘠陇饶稂莠,彪池秕稻粳。何心谋肉食,充腹但藜羹。

孤笑弹长铗,微吟就短檠。开编聊自慰,攻苦饱曾更。

卮酒和糟粕,盘飧杂蚌蛏。恐须食翠柏,尚未斸黄精。

腊破冰澌解,春回草木萌。且休吟蟋蟀,行复听鸧鹒。

献岁三朝始,初阳一气亨。小梅舒冻蘖,疏柳茁枯茎。

帘幕还飞燕,园林又转莺。试编居士屩,学种故侯寓。

抱瓮浇芝朮,联畦莳杜蘅。摘甘聊共剖,钓美得同烹。

烟艇笭箵稳,云溪略彴横。行吟携古锦,坐隐寄文枰。

据石从攲帽,临流可濯缨。閒中端有趣,身外更无营。

古寺回峦拥,细泉幽窦倾。带云斟晓杓,和月贮春罂。

绕径摇金碎,循除响玉琤。由来穿蜡屐,未必羡葱珩。

借问披衣惯,何如结佩綪。端知绶若若,不假铁铮铮。

匠石宜遗栎,山川讵舍骍。甘为书里蠹,惮作庙中牲。

云鹄翰方铩,风鸢羽正翃。隐沦随绮皓,菹醢叹韩彭。

坐逸真侥倖,时康孰使令。普天期一稔,率土庆群氓。

耒耜三农出,仓箱万宝成。馀粮饱羸瘵,大屋芘嫠𡞦。

稚耋皆含哺,潢池不弄兵。人咸安畎亩,吾亦乐柴荆。

已与猿猱侣,犹怀犬马诚。忧心虽悄悄,执节信硁硁。

老去将忘世,朋来且命觥。嘉宾期座满,陋巷或车轰。

幽鸟会心近,良辰乐事并。黄粱菹露薤,白蟹芼霜橙。

何苦三升恋,当为五斗酲。涧莼舒翠缕,林笋脱文绷。

池草铺新绿,亭花藉落英。醉眠方栩栩,儿泣任喤喤。

庭树朝嘲雀,书帷夜话蜻。心清香篆缭,耳隐梵钟鎗。

游宦从诸季,浮沉许拙兄。棣华知晔晔,伐木亦丁丁。

操履资磨琢,论文贵讨评。杖藜扶跛倚,药剂发聋盲。

绝倒心都醉,奔驰视只瞠。风流怀卫玠,敏捷忆袁宏。

愿见摩天手,真成掷地玎。戈矛万人敌,脍炙五侯鲭。

意妙操干舞,声希舍瑟铿。味深饴醴酪,调古奏韺䪫。

文社谁襟袖,诗坛为主盟。中书仗毛颖,发墨赖陶泓。

友直常希黯,言刚酷鄙枨。藏刀真善割,胶柱未能筝。

数马须资策,驰车必式衡。传家惟义训,教子谢金籯。

婚嫁何时毕,遨嬉莫我争。浮家苕水去,乘兴剡川行。

吴殿悲游鹿,秦宫吊拱鼪。炉峰看瀑布,缑岭听吹笙。

神岳登嵩华,仙洲指沃瀛。冲天思御鹤,跨海欲骑鲸。

浩荡愁千古,翱翔抚八纮。会当期若士,高揖笑浮生。

季明之子登第戏成小诗并纪岩桂之异

李纲李纲 〔宋代〕

怪底春山桂开早,仙籍浮香远相告。固知钟爱在贤郎,谁谓笔根无显报。

亲宾来贺如云奔,车马煌煌于氏门。七杯燕客吾未与,应欲特开东阁樽。

次韵李似表县丞出示游西湖古风二首 其一

李纲李纲 〔宋代〕

迂愚与世违,深渺方自屏。萧然岩壑心,不与馀事并。

澄湖武林西,风物非尘境。愿为境中人,此志久已定。

卜居梁溪滨,日汲陆子井。幽梦绕湖山,妙趣神先领。

浮家苕霅间,初不费驰骋。招携得佳友,高咏笑匡鼎。

富贵如浮云,功名真画饼。且尽季鹰杯,更饱卢仝茗。

李侯东南来,胸次涵万顷。作诗纪幽寻,句法言可永。

念子到山中,天地正悽冷。青鞋踏冰霜,共赏谁复肯。

胜游子先之,吾亦行买艇。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