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成就

  李纲为社稷生民安危,有效地组织了东京保卫战的城防,屡次击退了金兵。虽然朝廷不用他的建议,或者用了他的建议不久又废除,可是他的忠诚义气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李纲有著《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文章、歌诗、奏议百余卷,又有《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札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其中《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建炎时政记》等,系李纲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时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记录,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生平

早年经历
  李纲祖籍邵武,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父亲李夔,是北宋龙图阁待制。
  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进士及第。政和五年(1115年),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改任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宣和元年(1119年),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抵抗金兵
  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斡离不)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
  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李纲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

宦海沉浮
  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
  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
  宋朝皇室南渡以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建炎元年五月甲午(1127年5月5日)宋高宗(赵构)一度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李纲正在赴开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赶到南京,竭尽思虑,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组织抗金,并同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励上节。为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分别任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副使。他还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赏罚不明等情况,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
  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因此,他们又设法驱逐李纲。首先,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十八日便遭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抑郁而终
  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八日,受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罢观文殿大学士,仍留提举洞霄宫之职。居住鄂州,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间朝廷命其移往澧州(治今湖南常德市澧县)。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四日,又被贬谪万安军(海南岛)。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建炎四年(1130年),遭贬流放遇赦后,隐居泰宁丹霞岩。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议和,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
  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

轶闻故事

滞留雷州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李纲被贬海南,因海南有黎族人做乱,就在雷州停了下来。传说李纲在雷州,寓居西关天宁寺一间一丈见方的禅房内。
  在雷州滞留约一年的时间里,李纲先后写了《论语详说》十卷、《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还写了20多首诗歌。
  李刚受既是福建同乡、又是京师同窗的湖光岩楞严寺长老释琮之邀到雷州府遂溪县的湖光岩一游。与僧月下对饮,互说世道世情,畅饮行吟。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州、雷州两府的地方志,就收有李纲在居留期间写的《天宁寺阁提花》与《赠琮师》。

贬琼一月
  建炎三年(1129年)11月25日,李纲和儿子渡海抵达琼州(今海口)。传说李纲一上岸,马上就入乡随俗,嚼起了槟榔果。父子俩向人打听去万安军如何走,当地人告之:万安离此地还有五百里,是罕有的敝陋之地,那里根本找不到生活用品,走山路还会遭劫。于是李纲登上东山岭,准备皈依佛门,就在刚要削发之际,被方丈一眼看出其“尘缘未了”,不肯为之剃度。李纲无奈,只好在寺中带发修行。就在修行的第三天,朝廷发来公文,:李纲被皇上赦免,准予放还,居住在何处自便。李纲父子俩听到赦免消息后,并没有马上返回,而是在海南逗留了一个多月。在李纲的诗歌总集《梁溪先生文集》中,共收录有建炎三年冬至之后,与渡海及海南有关的诗九首,可从中约略知道李纲在海南的行迹。▲

后世纪念

李纲墓
  李纲病逝于福州后,本欲送回故乡,但是路途遥远,坎坷难行,故将李纲葬于福建闽侯县大嘉山南麓。李纲墓于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后花费十几万元整修墓园,今李纲墓已具规模,新立有诸多名人名家题跋,如王世襄、史树青、杨仁恺、郑乃珖等等;另外还有黄瑞霖亲题的“抗侵功业垂青史,经邦清名留人间”碑刻。

忠定公祠
  李忠定公祠座落于邵武市的李纲路。始建于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系朱熹在邵武讲学倡修的,并为之撰书建祠碑记,后毁。宋景定间(1260年-1264年)迁建于城东行春门外。元至正十六年(1729年)又移建于樵溪书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书院为府学,祠遂废。明正统四年(1439年)复建于府学大成殿之东,成化六年(1470年)迁建樵溪四曲之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于现址。其后历乾隆、道光至民国间都有多次修缮。1983年予重新整葺,辟为“李纲纪念馆”。▲

作者《李纲》的诗文

次韵志宏见示山居二首 其一

李纲李纲 〔宋代〕

千仞青山一草堂,萧然远去利名场。夜凉愈觉风月好,雨过惟闻松桂香。

野寺春朝喧鸟雀,田家日夕下牛羊。因公录示山居作,使我归休意转忙。

八月十一日次茶陵县入湖南界有感

李纲李纲 〔宋代〕

忆昔湖南全盛日,郡邑乡村尽充实。连年兵火人烟稀,田野荆榛气萧瑟。

我初入境重伤怀,空有山川照旌节。试呼耆老细询问,未语吞声已先咽。

自从虏骑犯长沙,巨寇如麻恣驰突。杀人不异犬与羊,至今涧谷犹流血。

盗贼纵横尚可避,官吏贪残不可说。挟威倚势甚豺狼,刻削诛求到毫发。

父子妻孥不相保,何止肌肤困鞭挞。上户逃移下户死,人口凋零十无八。

九重深远那得知,使者宽容失讥察。今朝幸睹汉官仪,愿使斯民再苏活。

我闻此语心如摧,平生况有阳城拙。

行移州县遣官僚,尽罢科须治奸猾。巨蠹推穷付囹圄,社鼠城狐扫巢穴。

削平群盗拊疮痍,报政何须待期月。祖宗德泽感人深,周汉正赖宣光哲。

中兴之运期有在,庶以涓微助溟渤。少陵酷爱舂陵行,千古知心有元结。

还自鼓山过鳝溪游大乘榴花洞瞻礼文殊圣像漫成三首 其二

李纲李纲 〔宋代〕

乞得明时多病身,归来林下养天真。芒鞋竹杖未全老,药灶酒壶随分春。

山寺递传钟磬晚,田家收拾稻粱新。试穷溪上榴花洞,恐有桃源避世人。

五哀诗 楚三闾大夫屈原

李纲李纲 〔宋代〕

楚怀听秦诳,身作咸阳鬼。当时屈原争,坐困椒兰毁。

襄王复不悟,远作江南徙。行吟沅湘间,形槁颜色悴。

著书称离骚,风雅齐厥理。鸱鸮况小人,鸾凤喻君子。

眷眷不忘君,一篇三致意。纫兰采杜若,冠佩空自伟。

举世混浊中,谁与同乐此。忠臣会遇难,千古共一轨。

人情疏鲠亮,物能使软美。存亡反覆间,悔及良晚矣。

嗟嗟屈子心,芳洁畴与比。日月可争光,尘垢安能滓。

聊从太史卜,肯逐渔父醉。甘葬鱼腹中,怀沙汨罗水。

千秋身后名,芬馥同茝芷。夫岂椒兰徒,据势长不死。

荔枝五首 其一

李纲李纲 〔宋代〕

海山仙子绛罗襦,雾縠中单白玉肤。知我远来相劳苦,故驰先使迓中途。

减字木兰花 荔枝二首 其一

李纲李纲 〔宋代〕

华清赐浴。宝瓮温泉浇腻玉。笑靥开时。一骑红尘献荔枝。

明珠乍剖。自擘轻红香满手。锦袜罗囊。犹瘗当年驿路旁。

志宏遗枯梅产芝

李纲李纲 〔宋代〕

子家积庆芝自生,紫云为叶金为茎。世间美瑞子不有,分以遗我鸿毛轻。

煌煌秀色照轩槛,犹带雨露凄芳馨。当留几案永为好,他日煮食驱三彭。

次韵俞祖仁寒翠亭翠字韵

李纲李纲 〔宋代〕

爱奇走山林,蜡屐穷幽閟。萧然岩壑趣,乃在经行内。

缅怀谪仙人,名湖自张谓。至今郎官湖,邈与岘山对。

我游古兰若,殿阁烟霞外。眷兹道傍亭,胜境久翳昩。

洗开松竹林,寒色霭苍翠。戏题榜间名,笔墨聊自恣。

时方春雨馀,涧水正横溃。泉声落亭前,散作珠点碎。

景物岂殊昔,因之不遐弃。佳哉二三子,诗酒作文会。

留连不忍去,吟哦薄昏晦。我咏诗中言,端有亭上味。

次韵李似表县丞出示游西湖古风二首 其一

李纲李纲 〔宋代〕

迂愚与世违,深渺方自屏。萧然岩壑心,不与馀事并。

澄湖武林西,风物非尘境。愿为境中人,此志久已定。

卜居梁溪滨,日汲陆子井。幽梦绕湖山,妙趣神先领。

浮家苕霅间,初不费驰骋。招携得佳友,高咏笑匡鼎。

富贵如浮云,功名真画饼。且尽季鹰杯,更饱卢仝茗。

李侯东南来,胸次涵万顷。作诗纪幽寻,句法言可永。

念子到山中,天地正悽冷。青鞋踏冰霜,共赏谁复肯。

胜游子先之,吾亦行买艇。

冬日閒居遣兴十首 其九

李纲李纲 〔宋代〕

衰病寓僧房,閒中气味长。盘深饶芋栗,地僻懒冠裳。

坐隐乌皮几,行携古锦囊。接篱颠倒著,不是醉高阳。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