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有杕之杜

诗经·国风·唐风 诗经·国风·唐风〔先秦〕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棵杜梨真孤独,长在路左偏僻处。那君子啊有风度,可愿屈就来访吾?爱贤盼友欲倾诉,何不请来喝一壶?
那棵杜梨真孤独,长在路右偏僻处。那君子啊有风度,可愿屈就来看吾?爱贤盼友欲倾诉,何不请来喝一壶?

注释
杕(dì 地):树木孤生独特貌。杜:杜梨,又名棠梨。
道左:道路左边,古人以东为左。
噬(shì 是):发语词。一说何,曷。适:到,往。
曷:同“盍”,何不。饮食(yìn sì 印四):喝酒吃饭。一说满足情爱之欲。
周:右的假借。
游:来看。▲

鉴赏

  关于此篇诗旨,历来有多种看法:一、刺晋武公说(《毛诗序》等),二、好贤说(朱熹《诗集传》、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等),三、迎宾短歌说(高亨《诗经今注》),四、思念征夫说(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等),五、流浪乞食说(陈子展《国风选译》等),六、情歌说(程俊英《诗经译注》等),七、孤独盼友说(朱守亮《诗经评释》等)。

  以上几说,当以孤独盼友说贴近诗旨。

  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此诗就是描写一个孤独者切盼友人来访,共饮谈心,以解孤独寂寞之苦。

  人类都有一种“共生欲望”,而这种“共生欲望”又是以人们的相互帮助、彼此交流为基础的。一旦得不到满足或有所缺憾时,就会产生孤独感。当“共生欲望”得以满足时,孤独感也就随之消除。看来,诗中的“我”,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与外界隔了一堵“墙”,失去了和朋友的交往,深感孤独,为了摆脱这种孤独感,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或寄托,他力图改变与世隔绝的处境,渴望有良友来访,彼此建立友谊,交流感情。

  全诗以“我”的心理活动为主线,以期待的眼光,诚挚的态度,殷勤款待的方式,频频召唤“君子”来访做客。“我”从自己强烈的寻友愿望出发,步步设想双方的心态和行为。“我”对“君子”“中心好之”,然而他“噬肯适我”、“噬肯来游”吗?只恐“求之不得”的心理活动跃然纸上。“肯’字落笔妙,心冀其来,然未敢期其中心肯之而必来也。”(朱守亮《诗经评释》)从全诗看,“中心好之”是关键句子,不可轻易读过。“我”对“君子”有好感,切盼与之交往,但用何种方法进行呢?思之再三,何不请“君子”来家做客,端上美酒佳肴,殷勤待之。借此机会,一则表明自己好客的诚意,二则可以交流情感,加深友谊。或许这就是此诗两章末句均用“曷饮食之”的用意所在。再细细玩味,“曷”字似有“画外之音”——试探的心理;或如牛运震所说:“‘曷’字有欲言不尽之妙也。”(《诗志》)

  至于“我”的盼友愿望是否实现,诗中没有交代,这里姑且不论。不过有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即原先“我”的孤独感,通过诗歌已有所宣泄,得到一定缓解。

  读完这首短诗,眼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荒野古道旁,立着一株孤零零的杜梨树,盼友者站在那里翘首苦盼“君子”来访的神态,殷勤款待“君子”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此为“我”的想像)

  此诗章法结构带有民歌反覆咏唱的特点。各章的句数、字数相同。要说有变化,仅在第二章的二、四句末换了三个字,即第一章的“左”改为“周”,“适我’’改为“来游”。换字又与换韵有关,第一章的“左”与“我”隔句押韵,第二章的“周”与“游”隔句押韵。▲

猜您喜欢

神通夜宿玉虚宫小轩正对步虚峰道士云天宝三

韩元吉韩元吉 〔宋代〕

槛外风高霜月明,步虚山里步虚声。
罢琴刻烛初长夜,又得人间一梦清。

次韵林楙南见寄

林季仲林季仲 〔宋代〕

阴阴松竹满东山,闻说君家六月寒。
若得封胡同里巷,底须屈宋作衙官。
酒中有超谁能识,琴上无弦我亦弹。
试问庐江何彦德,貂蝉孰似鹿皮冠。

挽李子和知县

李流谦李流谦 〔宋代〕

盘谷先生坛级尊,万夫操槊辄敛魂。
黄堂昼严绕华戟,往往群来客打门。
高谈错起风袭尘,醉眼相视月照樽。
归来拊掌此快士,外无圭角中甚浑。
吾家宰树已拱把,君亦荒殡生棘榛。
小阮弟兄吾所敬,雾谷养就虎豹文。
衔君至恩深到骨,手书盛德表九原。
遣奴持送急开读,字字璀烂光瑶琨。
兼金馈鱼客何陋,宝玉围腰吾敢嗔。
九牛未可一毛数,大壑才以半缶论。
崭然二雏亦奇俊,造物两眼如许明。
由来孝弟动鬼神,宦学所自为根源。
向来施设本此耳,欲著吾说听者惊。
春风相送绿草野,为君一恸河汉翻。

己卯冬书江头段家楼

何景福何景福 〔元代〕

问酒江头解黑貂,朔风吹面冷萧萧。云黏海树天浮雨,土屑盐花水不潮。

钱氏箭埋金镞壮,张侯祠镇石塘遥。吟边多少兴亡事,猛拍阑干恨未消。

示周子充写华严经

释宗杲释宗杲 〔宋代〕

总别同异,成坏行布。
圆融无碍,尘入众刹。
非宽刹入,众尘非隘。
居士笔端,宣畅果海。
因原自在,我今说偈。
赞扬同证,一真法界。

李邦直见邀终日对卧南城亭上二首 其二

苏辙苏辙 〔宋代〕

东来无事得遨游,奉使清闲亦自由。拨弃簿书成一饱,留连语笑失千忧。

旧书半卷都如梦,清簟横眠似欲秋。闻说归朝今不久,尘埃还有此亭不。

与张安国围棋胜者命题负者赋诗作藤枕歌

王质王质 〔宋代〕

平生屈盘在空谷,高韵清修疏节目。上凌幽岩冠松顶,下入寒溪扪石足。

观君眉宇含风霜,岂肯展转蛾眉床=。西斋一榻净如水,何如与我同卧起。

客子倦游思故乡,归心往来鸥鹭行。梦中山川不识路,凭君推挽过西江。

赠别休休庵了堂上人

张雨张雨 〔元代〕

老僧十年不出户,袈裟搭架风披披。祖衣留在阿兰若,佛法传过高白丽。

客床雪练一瓯茗,经藏苔昏三尺碑。不向旧房看偃盖,卷中原有古松枝。

子直画屏求题诗 谢安东山

葛立方葛立方 〔宋代〕

人间钟鼎与山林,出处由来异此心。既是东山成雅趣,底须捉鼻更微吟。

放船先寄普照老夷白

吴则礼吴则礼 〔宋代〕

楷楼澹沲冬日斜,半世三钟并五车。
处处变禅作居士,年年行脚见僧伽。
偶然摩腹船鸣鼓,聊复捐书雁聚沙。
先遣毛锥交说似,即今镜里有霜华。
作者的其它诗文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