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登上高楼远望思念故乡,目力已达极限,相思之情却没有边际。
枕上一梦就能去到千里之外,从窗中就可窥见万户人家。
遥远的路途上留下你的足迹,远方的郊原已昏暗不明。
惆怅的心飞往遥远水滨,远处一缕孤烟冉冉上升。
你擅长擅长吟诗作赋是出色的人才,思归的心情却和我一样。
故乡遥远怎么也望不到,只见天边云外空濛一片。
注释
和(hè):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使君五郎:疑即州守裴耀卿。裴耀卿少有才学,“能属文,擢童子举”,能诗,《全唐诗》就收有他两首酬张九龄的诗,其中《酬张九龄使风见示》即写于宣州刺史任上,距在济州的时间不远。使君,州郡长官。
所思:思念的故乡。
目极:目力已达极限,指极目远眺。目,眺望。极,尽头。
枕上:枕头上,指梦中。
窥:看,望。
悠悠:漫长的样子。
长路:漫长的道路。
暧(ài)暧:昏暗不清的样子。
远郊:离城较远的地方。
浦外:浦口,此指当年与亲友话别之地。
迢递(tiáo dì):遥远的样子。
“能赋”句:《汉书·艺文志》:“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赋为吾国诸类文体中最为繁难者,其因有三:一者篇长,二者字涩三者物夥。故而自古国人以为较量智商、考锻才学最佳之方式莫过为赋。赋佳则才高,才高则可为大夫矣。能赋,擅长吟诗作赋。属,是。上才,上等的才能。
思归:思乡欲归。
下秩:下等官吏,此处是作者自称。
云水:有版本作“云外”。
空如一:空濛一片。▲
这首诗是王维谪居济州时所作。开元九年(721年)秋,王维因事获罪,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一次忙完公事,与济州刺史(即使君五郎)一起登高望远,各写诗作,抒发思乡欲归之情。这是王维对刺史诗的应和之作。
古人大多是异地为官,所以济州的刺史也和王维一是是外地人,两个外地人在同一地为官,共同的情感是思乡。此诗前两句交待背景,登高楼而远眺;中间六句承前句而来,写诗人与“使君五郎”登楼望远时的见闻与感悟;后青句点题,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心底强烈的思归怀乡之情。
前两句描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交代了背景。诗人极目远望,无法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表达出来,只能借助“毕”字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远处的青山虽然挡住了诗人寻找家乡的视线,但挡不住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六句承接前两句,描写了诗人与“使君五郎”登楼望远的所见所闻和感受。诗人以景衬情,表达了自己惆怅落寞的心境。虽然登高可以派己乡愁,但诗人却反而更加愁闷。他望尽了天涯路,却望不到家乡的影子,只能让愁肠百结。
最后青句点题,强调了“使君五郎”的才华和思归之情。诗人远望故乡而不可见,只能看到一片苍茫的云水,这让他直接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思归怀乡之情。
这首诗是王维贬谪时思乡之作。济州贬谪对入仕不久的王维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他在济州贬所的心情自然也会比较低落。这首诗正体现了处于仕途低谷中的诗人,在陪贬所长官登楼望远时的见闻与感悟,通过对登楼远望所见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眷恋绵长的思乡欲归之情,同时包含了怀才不遇、身不由己的命运感叹和仕途悲哀。全诗景物悠然,情感真挚,境界空蒙深远,蕴含无尽风韵。▲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吾宗抱逸韵,试吏得南屏。扫厅日哦诗,俗士驾敢并。
双溪与叠嶂,拄颊对佳境。诸昆奉板舆,晨夕严省定。
仲氏近剖符,鍊养窥丹井。叔兮久燕閒,禅要心独领。
何人絷骐骥,逸足未高骋。会当归本朝,宗社重九鼎。
衰疲老山林,耕钓供饵饼。叩门欣得朋,草草具醪茗。
追思会金陵,三载如食顷。契阔怀晤言,川途阻修永。
临流送将归,岁晏风霜冷。寄声昆季间,卜邻谁定肯。
天高烟雾深,且纵江湖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