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溱洧

诗经·国风·郑风 诗经·国风·郑风〔先秦〕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溱水洧水)又),河水流淌向远方。男男女女城外再,手拿蕳草求吉祥。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毋相忘。
溱水洧水)又),河水洋洋真清亮。男男女女城外再,再人如织闹嚷嚷。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表情)。

注释
溱(zhēn)、洧(wěi):郑国两条河名。
方:正。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
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后文“女”“士”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方:正。秉:执,拿。蕑(jiān):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既:已经。且(cú):同“徂”,去,笺。
且:再。
洵(xún)訏(xū):实在宽广。洵,实在,诚然,确实。訏,大,广阔。
维:发语词。
伊:发语词。相谑:互相调笑。
勺药:即“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不同。《郑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假借为结约也。”
浏:水深而清之状。
殷:众多。盈:满。
将:即“相”。▲

鉴赏

  这首诗好像就是是了一个古代的情人节,或大相亲的溱面。诗中交代了时间,初春时节,春水涌流的时节;地点,溱洧之外。

  从大处是起,“殷其盈矣”,参加欢天的青年人之多,不可胜数,可谓熙熙攘攘,茫茫人海。这是下面一对情人相天的大背景。

  从小处落笔,“维士与女,伊其相谑”,从这一对少男少女的偶然相识,到二人相约同行,再到相谑,相赠爱情花,把相亲相爱的全过程进行了艺术化的忠实记录。可以说是一个很唯美的专题纪录片。

  这首诗很美,美在春天;美在爱情。尤其美的是两枝花的俏丽出现:“蕑(兰)”与“勺药”。凭借着这两种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从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转换,也完成了从略是到详是的转换,从“全镜头”到“特是镜头”的转换。要之,兰草与芍药,是支撑起全诗结构的两个支点。

  诗分二章,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民歌特别是“诗三百”这些古老民歌的常见人式,有一种纯朴亲切的风味,自不必言。各章皆可分为两层,前四句是一层,落脚在“蕑”;后八句为一层,落脚在“勺药”。前一层内部其实还包含一个小转换,即自然向人的转换,风景向风俗的转换。诗人以寥寥四句描绘了一幅风景画,也描绘了一幅风俗画,二者息息相关,因为古代社天风俗的人成大多与自然节气有关。诗人唱道:“溱与洧,方涣涣兮。”“涣涣”二字十分传神,表现出一片冰化雪消、桃花春汛、春风骀荡的情景。春天,真的已经降临到郑国大地。在这幅春意盎然的风景画中,人出现了:“士与女,方秉蕑兮”。人们经过一个冬天严寒的困扰,冰雪的封锁,从蛰伏般的生活状态中苏醒过来,到野外,到水滨,去欢迎春天的光临。而人手一束的嫩绿兰草,便是这次春游的收获,是春的象征。“招魂续魄,拂除不详”,似乎有点神秘,其实其精神内相应是对肃杀的冬气的告别,对新春万事吉祥如意的祈盼。任何虚幻的宗教意识,都生自现实生活的真切愿望。在这里,从自然到人、风景到风俗的转换,是通过“溱与洧”和“士与女”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的转换实现的。结构相同的东西可以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对照、联想,因而这里的转换顺理成章,毫不突然。

  如果说对于成年的“士与女”,他们对新春的祈愿只是风调雨顺,万事如意,那么对于年青的“士与女”,他们的祈愿则更加上一个重要内容——爱情,因为他们不仅拥有大自然的春天,还拥有生命的春天——青春。于是作品便从风俗转向爱情,从“蕑”转向“勺药”。这首诗是以善于转折为人称道的,清人牛运震《诗志》、陈继揆《读诗臆补》皆认为它“妙于用虚字转折”。其实它的“转折之妙”,不仅独在虚字。如上所说,前一层次的从风景向风俗的小转折,是借重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实现的。这里从风俗到爱情的大转折,则巧妙地利用了“士”、“女”的相同字面:前层的“士与女”是泛指,犹如常说的“士女如云”;后层的“士”、“女”则是特指,指人群中某一对青年男女。字面虽同,对象则异。这就使转折完成于不知不觉之间,变换实现于了无痕迹之中。诗意一经转折,诗人便一气直下,一改前面的宏观扫描,将“镜头”对准了这对青年男女,记录下他们的呢喃私语,俏皮调笑,更凸现出他们手中的芍药,这爱的信物,情的象征。总之,兰草“淡出”,芍药“淡入”,情节实现了“蒙太奇”式的转换。

  于是,从溱、洧之滨踏青归来的人群,有的身佩兰草,有的手捧芍药,撒一路芬芳,播一春诗意。

  尽管小小的郑国常常受到大国的侵扰,该国的统治者也并不清明,但对于普普通通的人民来说,这个春天的日子仍使他们感到喜悦与满足,因为他们手中有“蕑”,有“勺药”,有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

创作背景

  当时郑国的风俗,三月上巳日这天,人们要在东流水中洗去宿垢,祓除不祥,祈求幸福和安宁。薛汉《韩诗薛君章句》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溱水、洧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男女青年也借此机会互诉心曲,表达爱情。

简析

  《溱洧》是描写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诗歌,此诗诗意明朗、欢快、清新,展示出郑国人民有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全诗分二章,每章十二句。其两章词句基本相同,仅换少数几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民歌尤其是“诗三百”这些古老民歌的常见形式,具有一种纯朴亲切的风味。

猜您喜欢

鸣鹤遗音 苏武慢 其八 并序

凌云翰凌云翰 〔元代〕

驴背驮诗,鸱夷盛酒,晓踏苏堤残雪。露阙云门,璇阶玉宇,照耀日华光洁。

见说孤山,犹存老树,清兴一时超越。画船归、更有渔舟,此景顿成奇绝。

还四顾、表里通明,高低一色,尘土不容毫发。却忆韩郎,花开顷刻,谁得染根仙诀。

雪后园林,天开图画,眼界迥然俱别。待黄昏、约取林逋,湖上朗吟香月。

秋晚杂书三十首

方回方回 〔元代〕

酒为万有神,菊实百卉仙。
敢问神谓何,我肠苦愁煎。
此味一濡唇,倏忽千忧捐。
仙说又何谓,南阳有其泉。
昔人饮芳润,槁项足引年。
閒居爱重九,二物心怀旃。
秋热寒华迟,家贫时醪悭。
屯乖勿深叹,古亦有斯贤。

水调歌头·橘记一年景

佚名佚名 〔宋代〕

橘记一年景,梅泄小春英。见说彭成仙隐,对此庆生辰。寿比太公欠一,年并楚丘逾九,益壮异常人。细数称觞日,信宿两弥旬。戏莱衣,桥梓列,桂兰荣。一门盛事难得,一子两层孙。休论若儿渠父,差胜杨椿黄琬,四代眼前亲。积善有馀庆,享福百千春。

苦热和袁应祥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郭印郭印 〔宋代〕

呼吸一寒暑,三界本无家。
人间自火宅,未老发先华。

次韵朱景伯来见

陈著陈著 〔宋代〕

平生四海弟兄之,况是乡关见白眉。
方醉梦中能独醒,自离乱后笃相知。
溪山坎坎劳飞旆,风雨潇潇苦说诗。
老耳不堪闻别语,青镫对影复何时。

复赓前韵且以陋居幽胜诧而诱之

林逋林逋 〔宋代〕

画共药材悬屋壁,琴兼茶具入船扉。
秋花挹露如红粉,水鸟冲烟湿翠衣。
石磴背穿林寺近,竹烟横点海山微。
百千幽胜无人见,说向吾师是洩机。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庭芳·促织儿

张鎡张鎡 〔宋代〕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西江月·忆昔钱塘话别

佚名佚名 〔宋代〕

忆昔钱塘话别,十年社燕秋鸿。今朝忽遇暮云东。对坐旗亭说梦。破帽手遮西日,练衣袖卷寒风。芦花江上两衰翁。消得几番相送。

因道友说陈抟打睡警之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日当午,有巴鼻,莫似这汉打瞌睡。精魄沉滞识神牵,堕入三途难出离。

我这里,不如是,眼若不睡诸梦除。端然静坐没牵缠,纵横自在无萦系。

学道人,生惭愧,普庵万劫眼不闭。鼻孔连天叫大哥,海纳细流通大意。

劝君修,休退志,坐断乾坤无别义。一条脊骨鍊纯刚,撑天拄地更无二。

这光明,全体是,充满山河崇富贵。明月堂堂皎碧天,绝待灵明撒手去。

一事无心了便休,祖门一句普天取。离相非空无别是,无声之乐响啾啾。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韦应物韦应物 〔唐代〕

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