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礼部贡院阅进士试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注释
礼部: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及学校贡举的政令。贡院:科举时代考试贡士之所。
紫殿:指京都贡院。一作“紫案”。暖吹:暖风,指春风。
席:犹言列坐。
⑷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乡里:犹言郡县。献贤:献举人才。先德行:以德行为先。
列爵:分颁爵位。《尚书·武成》:“列爵惟五”,指公、侯、伯、子、男五等,此处代指官职。公卿:指执政大臣。
衰病:衰弱抱病。耗:无,尽。
赖:幸亏。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识鉴: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一作“鉴裁”,又作“择鉴”。▲

赏析

  宋初的考试制度,大致承袭唐代,由州府举荐考生,入京应试,由礼部主持其事。此诗即以一员考官的身份写出他的见闻与感受。

  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封建时代的科考,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国家寄予厚望,违法者将置以重刑,轻则充军流放边地,重则杀头,半点也马虎不得。在清朝,主考官在考试期间出行,车后竖铡刀一把,以示自律。鲁迅的祖父就因为替考生向考官行贿,被判斩监候的。抡才大典,朝廷、考官、考生都是全力以赴的,诗正是确切而生动地写出了这种景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宋初文风,沿五代余习,刻意雕琢,讲究骈偶。引起有识之士的不满。欧阳修主持贡举(嘉祐二年,1057年),大举改革,此次考试,苏轼、苏辙兄弟同时中进士,曾巩亦在榜中,可谓一时胜举。作者见人才济济,而作此诗。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猜您喜欢

午憩东塘近白干江西地尽於此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日以秋还短,涂缘热故长。
也知茅店小,柰此竹风凉。
更远终然到,而吾有底忙。
欲行犹小驻,咫尺便他卿。

别句呈庚契呈高士

白玉蟾白玉蟾 〔宋代〕

一笑相逢在翠微,绿槐高柳借凉时。
只将水竹烟云兴,说与风花雪月知。
日落三杯无事酒,人闲八句自然诗。
来朝云过青山外,回首空闻猿鹤悲。

七夕四首

冯琦冯琦 〔明代〕

天空露下夜如何,漫道双星已渡河。
见说人间方恤纬,可知天上欲停梭。

中书大丞相安公延说四书因以诗呈

陈孚陈孚 〔元代〕

带砺家声耀八寰,中书独押紫微班。捧持日月祥云上,汎涤山河湛露间。

绿竹正歌淇澳美,赤松聊伴谷城閒。圣门别有经纶事,更对青灯话孔颜。

水龙吟 其六 癸丑生日,时再得明道祠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

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

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

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送王员外迁崇教(崇教典僧官)

高启高启 〔明代〕

能书晋公子,清宦称高情。
海树朝帆远,江风夏服轻。
官从三省去,僧出万山迎。
谁说簪缨累,名林得按行。

雨中游仗锡

舒亶舒亶 〔宋代〕

何人仗锡过千峰,雨里风烟转不穷。暗壑水声清决决,深岩花气湿濛濛。

遥知雪岭开亭近,旧说云乡有路通。自恨青鞋踏城郭,仙游长在梦魂中。

为清隐打化僧说偈

洪咨夔洪咨夔 〔宋代〕

云山幸不求吾是,鱼鸟依然笑我顽。
自欲入城持钵去,扣门可煞老僧闲。

章钓仙吹铁笛善医眼与齿相说法尤高

姚勉姚勉 〔宋代〕

眼眵书册隐庐蜗,健论谁听落齿牙。
说起元龙湖海志,扁舟又欲出芦花。

戍卒说沉黎事有感

陆游陆游 〔宋代〕

亭障曾无阅岁宁,频闻夷落犯王灵。
孤城月落冤魂哭,百里风吹战血腥。
瘴重厌看茅叶赤,春残不放柳条青。
焦头烂额知何补,弭患从来贵未形。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