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刘长卿〔唐代〕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鉴赏

诗词大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反客为主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

  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标题,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主人”两字?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主人”两字应该删去;二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诸多赏析者都展开神思,想象为:诗人夜宿于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所谓:“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唐诗鉴赏辞典》406页) 此诗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由此可见,刘长卿的这首小诗,上联写贬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的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主人”两字所特含的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这个芙蓉山“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诗人之自谓也。 ▲

赏析

  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诗一上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得是那么孤零安谧.起联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而先写他已找到安顿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下联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

  下二句,由远景逐渐移入近处,写白屋有人归来,引起了柴门外的犬吠声,这声音来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可喜可亲!如果说,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那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显眼处,纳入了声响和人物,添上寒风和飞雪,经这样的渲染、照应,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近闻的"犬吠"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

  刘长卿这首诗的意境是从"夜"这个中心词生发开去的."夜"是全诗的脉络,"天寒"和"风雪"加深了"夜"的寒意.这夜,是眼前客观现实的寒夜,也是诗人内心对时势有所感受的象征意味的寒夜.刘长卿是一个"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送王员外归朝》)的入世者,但现实生活却使他沦为一个寄迹楚湘的谪臣.他痛恨上司诬加的罪名,也深知代宗的圣意难违.在诗人心目中朝廷和官场的现状就如同这"风雪夜"一般,他既不愿随波逐流、攀龙附凤,又无力拨乱反正,自然只好怆然喟叹.由于在人生道路上长期奔波,当诗人这一次于风雪之夜得到芙蓉山主人的接待,其内心的复杂思绪:悲凉、辛酸之感中夹杂着某种庆幸和温暖的慰藉,是可以想见的.

  这首诗的遣词造句颇见功力.用"苍山"对"白屋",山是苍色,屋是白色,二者遥相映照,便构成一个银白苍茫的世界.再以"远"和"贫"真(这里的"贫"是少、乏的意思)来点出眼前的空旷浩茫,这就准确地表达了从远处看到的景象.第三句中的"柴门"和"犬吠".既照应了"白屋",又是"白屋"的延伸.特别是句中一"吠"字,响亮有声,划破了日暮天寒山村的宁静,唤起了寂寥群山的回响,给沉睡的郊野带来了生气. ▲

创作背景

  大约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公元777年(十二年)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赏析分歧

  该诗释义上的分歧主要有三:第一句“日暮苍山远”之“苍山”是特指还是泛指,“远”是尚远还是似乎更远;第二句“天寒白屋贫”之“白屋”是简陋之屋还是覆雪之屋,“贫”是稀少还是感觉贫寒;第三句“柴门闻犬吠”之“闻”是诗人闻还找人闻。

  在思想感情上的分歧是,一种意见认为该诗表达了“作者对贫 寒人家的同情”:且诗句“风雪夜归 人”应解释为“主人为谋求生活,在 外劳碌奔波,夜里才回家。”;而另一种意见认为“风雪夜归人”应解释为:“行人在风 雪之夜终于找到了可以投宿的地方,并受到主人热情款待,而感到像 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芙蓉山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时赞扬 主人热情好客、与人方便的美德。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赏析二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此诗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全诗四句,每一句都足以成为一幅独立的艺术画面,每个画面又都蕴涵着情与景对立统一的艺术韵味。第一句“日暮苍山远”,是一天将尽与旅途遥远的对立,从而强化了贬谪的悲凉气氛;第二句“天寒白屋贫”,是雪天的寒冷与贫穷的白屋间的对立,农家虽然贫寒,白屋尽管粗朴,但对于漂泊于旅途,急于遮雪避寒的人而言,亦不啻于一份人间难得的享受; 第三句“柴门闻犬吠”,柴门荆扉,是贫寒的标志,然而犬吠却透露出生机与活力,适与前者形成强烈的对照,也是诗人倍感亲切与人生感悟之所在;第四句“风雪夜归人”,“风雪”意味着艰辛与寒冷,而能得以“夜归”,却包含着情志的归趣与超脱后的人间温馨,也是遭受磨难以后心灵的领悟。所谓达则风鹏、云龙,穷则冥鸿、雾豹,在风雪中夜归,其象征的意味也是很明显的。由于四幅画面在对立中求统一,在交织中融于一体,余味不尽,所以能给人以特别强烈的感受。

  另外此诗在用词的音律上也颇有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句“日暮”是入、去,“远”乃上声,加上“苍山”的两平声,一句之中已构成平、上、去、入四声交错的声律之美,余下三句也大致如此,或平声中有阴、阳的变化,如“天寒”、“归人”二字;仄声中有上、去的变化,如“犬吠”、“雪夜”,及尾字中的“远”与“吠”,遂使此诗在自然吐纳之中,极富高低错落、抑扬顿挫之美。

  由此可见,刘长卿的这首小诗,上联写贬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的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主人”两字所特含的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这个芙蓉山“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诗人之自谓也。▲

简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元素的寒山夜宿图。首句写诗人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全诗格调清雅淡静,语言浅近,写景如画,叙事简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zhǎng)卿(约726年-789或790年),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您喜欢

和杨恒叔集中一作托恒叔呈同事黄公

吴琏吴琏 〔明代〕

莫厌驱驰志欲更,丈夫期见许长城。野花有泪向谁滴,春鸟无依惟乱鸣。

塞北虏尘应着眼,江南民力可留情。同乡同宦应同志,要使前人识后生。

闫蓬头歌

胡应麟胡应麟 〔明代〕

闫先生,羽客流,发蓬蓬不裹头。身骑两白鹿,手掣䨥青虬。

前生七圣相追游,飞翔八极横九州。朝升大罗顶,暮宿昆崙丘。

木公授宝箓,王母发清讴。飞琼弄玉众仙女,行厨上食罗珍馐。

桃花万树核如瓮,东方小儿不敢求。何来醉闯拘翼座,脱巾露顶眠琼楼。

雷公轰轰上帝怒,谪向下土称蓬头。长身大腹状殊绝,赤颧红颊惊庸流。

方瞳射空碧电烱,紫髯拂地苍虹流。终朝一食气逾王,终夜不寝神长游。

严冬雪片大于席,寒冰十丈风飕飗。先生此时赤双足,单衣不御青貂裘。

道旁观者色沮丧,真仙出世谁能俦。和光颇类柱下史,玩俗或比蒙庄周。

仰天大笑暮云碧,茫茫下土皆蜉蝣。朅来偶过勾曲洞,乘鸾跨鹤三峰头。

乖龙左耳割不得,飘然一苇来南州。众中遇我心莫逆,片言立使千金投。

微辞奥旨发中夜,变化恍惚难先筹。时时诧我骨毛异,青城仙伯行相求。

三生石上事非远,努力缮性穷熏修。愧我中年薄闻道,尘埃碌碌随轩輶。

神明凋谢鬓发改,岂将七尺图封侯。感君便欲逐君去,乾坤万事同浮沤。

三公七贵竟何物,五阴四大俱悬疣。何如长啸出寥廓,霍然尽豁平生愁。

闫先生,且莫行,为我留,谪期未满堪夷犹。吾家别业武夷上,铁船丹灶悬高丘。

幔亭之君日来下,三山九曲随冥搜。他年挟尔棹歌去,坐看大海天咫尺,巨鳌赑屃浮中流。

珠宫贝殿耀金碧,清都绛阙喧琳球。鹍鹏一卧九万里,鸿鹄一举三千秋。

玉皇香案倘相忆,羽翰白日飞神州。

谢监丞子长雪中四绝

喻良能喻良能 〔宋代〕

江边钓雪翁荷笠,道上行人马度桥。
说与儿童须爱惜,莫贪琼屑撼长条。

蝶恋花 廿一史弹词第九段说宋辽金夏开场词

杨慎杨慎 〔明代〕

检尽残编并断简。细数兴亡,总是英雄汉。物有无常人有限。

到头落得空长叹。

富贵荣华春过眼。汉主长陵,霸主乌江岸。早悟夜筵终有散。

当初赌甚英雄汉。

休歇歌

张继先张继先 〔宋代〕

休休休歇歇,休休歇歇无分别。
千般要妙万般玄,只是教人各休歇。
既能休,复能歇,
一切情缘皆断绝。饥餐渴饮困时眠,
万死千生没交涉。古圣贤,
及明哲,一性绵绵周浩劫。
光明相照合真空,休歇之余更无别。
地狱种,作冤业,
六识炽然如火热。立我争人昧休歇,
甘受碎身并拔舌。休与歇,
真口诀,无愚无智无工拙。
从上师真只恁修,不遇知心谁肯泄。
休非休,歇非歇,
大用现前无扭捏。主张元化绝形踪,
囊括虚空超起灭。亦无休,
亦无歇,歇歇休休皆强说。
欲知真歇与真休,一轮皎洁中秋月。

普说三转语颂出示众 其三

释月涧释月涧 〔宋代〕

等闲拈起一机看,顿觉重重海岳昏。划尔一声轰霹雳,木人闻后更谁闻。

偈颂七十一首

释了惠释了惠 〔宋代〕

的的此事,真不可说。
不可说中真可说,真可说,
无可说。齿临部临,
急急敕摄。

赵尚书挽诗

叶适叶适 〔宋代〕

材业将时偶,声名斗宠新。
文昌留不住,大尹政通神。
力说和戎好,从撩相国嗔。
春花插秋鬓,还得自由身。

快活歌二首

白玉蟾白玉蟾 〔宋代〕

诚哉一得即永得。大都要藉周天火,
十月圣胎方始圆。虽结丹头终耗失,
要须火候始凝坚。动静存亡宜沐浴,
吉凶进退贵抽添。火力绵绵九转后,
药物始可成胎仙。一时八刻一周天,
十二时辰准一年。每自一阳交媾后,
功夫炼到六纯乾。精神来往如潮候,
气血盈虚似月魂。一毂从来三十幅,
妙处都由前后弦。专气致柔为至仁,
礼义智信融为仁。真土归位为至真,
水火金木俱浑全。精水神火与意土,
炼使魂魄归其根。先天一气今常存,
散在万物与人身。花自春风鸟自啼,
岂知造物天为春。百姓日用而不知,
气入四肢徒凋残。松竹虚心受气足,
凌霜傲雪长年青。况人元神本不死,
此气即是黄芽铅。老松可少病可健,
散者可聚促可延。心入虚无行火候,
内景内象壶中天。须知一尘一蓬莱,
与走一叶一偓佺。神芝一生甘露降,
龟蛇千古常相缠。一朝雷电撼山川,
一之则日万则烟。日中自有金乌飞,
夜夜三更入广寒。子子孙孙千百亿,
炉鼎鸡犬皆登天。大道三十有二传,
传到天台有悟真。四传复至白玉蟾,
眼空四海嗟无人。偶遇太平兴国宫,
白发道士其姓陈。半生立志学铅汞,
万水千山徒苦辛。一朝邂逅庐山下,
摆手笑出人间尘。翠阁对床风雨夜,
授以丹法使还元。人生何似一杯酒,
人生何似一盏灯。蓬莱方丈在何处,
青云白鹤欲归去。快活快活真快活,
为君说此末后句。末后一句亲分付,
普为天下学仙者,晓然指出蓬莱路。
破衲虽破破复补,身中自有长生宝。
柱杖奚用岩头藤,草鞋不用田中藁。
或狂走,或兀坐,
或端坐,或仰卧。
时人但道我风颠,我本不颠谁识我。
热时只饮华池雪,寒时独向丹中火。
饥时爱喫黑龙肝,渴时贪吸青龙脑。
绛宫新发牡丹花,灵台初生薏苡草。
却笑颜回不为夭,又道彭铿未是老。
一盏中黄酒更甜,千篇内景诗尤好。
没弦琴儿不用弹,无腔曲子无人和。
朝朝暮暮打憨痴,且无一点闲烦恼。
尸解飞升总是闲,死生生死无不可。
随缘且喫人间饭,不用缫蚕不种稻。
寒霜冻雪未为寒,朝饥暮馁禁得饿。
天上想有仙官名,人间不爱真人号。
跨虎金翁是铅兄,乘龙姹女为汞嫂。
泥丸宫里有黄婆,解把婴儿自怀抱。
神关气关与心关,三关一簇都穿过。
六贼心如火正焚,三尸胆似天来大。
不动干戈只霎时,破除金刚自搜逻。
一齐缚向火炉边,碎为微尘谁斩挫。
而今且喜一粒红,已觉丁公婚老媪。
当初不信翠虚翁,岂到如今脱关锁。
叶苗正嫩採归来,猛火炼之成紫磨。
思量从前早是早,翠虚翁已难寻讨。
我今不见张平叔,便把悟真篇骂倒。
从前何知古圣心,慈悲反起儿孙祸。
世人若要炼金丹,只去身中求药草。
十月工夫慢慢行,只愁火候无人道。
但知进退与抽添,七返九还都性燥。
溪山鱼鸟恁逍遥,风月林泉供笑傲。
蓬头垢衣天下行,三千功满归逢岛。
或居朝市或居山,或时呵呵自绝倒。
云满千山何处寻,我在市廛谁识我。

寄题胡穑斋盆池

裘万顷裘万顷 〔宋代〕

穑斋主人嗜泉石,一舸来家楚江侧。
水光山色晴逼人,中有轩窗更清绝。
汲泉为池良不恶,坐见涟漪照金碧。
匳开宝鉴大如许,月堕冰轮光欲溢。
何须泰华寻玉井,谩说仇池有仙穴。
个中风露无处著,长为照华洗炎热。
嗟予疎懒真成癖,想像哦诗竟何益。
安得身为穑斋客,醉卧池边听锦瑟。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