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毛泽东〔近现代〕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娥皇与女英乘着微风翩翩下山。
她们的眼泪洒在青青野竹上,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
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
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注释
帝子:指娥皇与女英。传说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
翠微:指青山。传说中九嶷山有娥皇峰与女英峰。
芙蓉国:指湖南省,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长岛:今长沙的橘子洲。▲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1961年。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1958年的“大跃进”虽然是源自改变中国经济长期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数亿(六亿五千万)人怀着良好愿望的实践,却实际上造成了原有薄弱经济基础的严重破坏,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陷于暂时严重困难的境地。在正式进入“跃进”轨道的1958年的年底,民生困难即开始显露;至1959年夏,经济形势全面严峻,农业遭到严重破坏,民生困难严重;1960年,经济形势与民生愈加恶化;1961年1月,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正是在这一年,毛泽东曾反复回故乡湖南做经济形势调查研究,或许他在调查研究中更多地见到了“洞庭”地区和省会长沙地区战胜经济困难的精神气概和恢复生产的状况,并感到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经济困难形势开始有了“转变”,再加上屡屡看到“友人”寄赠的书信及诗词从正面描述的好的现实状况,因而他面对严重困难形势时仍是充满自信的,该诗是诗人当年面对由“大跃进”所造成的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形势时的思想观点与精神世界的诗化表现。▲

赏析

  此诗起首二句毛泽东就以极其清新明朗的笔调,描绘出九疑山的明媚如画的景色,诗中用九嶷山点出了所描写的环境是湖南,并借用同湖南有关的神话,来描绘两位女神下山的情景,把读者带入一个优美而神奇的境界中。在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笔下的这两位女神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楚辞·湘夫人》),充满了忧愁与悲凉;而毛泽东这里写她们是那样欢乐而明朗。巧妙地把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同新社会的美好现实作了鲜明的对比。在轰轰烈烈的大跃进中,人民群众创造了无数奇迹,迅速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把神仙也吸引来了。人间沸腾的生活,使天上的神仙都为之向往,毛主席挥动着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彩笔,把神话与现实相结合,极为形象地从侧面描绘出大跃进高潮中祖国山河日新月异的变化。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二句紧接着写神女下山的形象。帝子乘风翩翩而来,由远及近,形象愈为鲜明。在往昔,多是“凡人”向往“仙境”,如今仙界神女竟然为“凡人”吸引而决意降临人间来了。实质上这里的“神女”与“凡人”是意味着不同性质的历史时代和深含着今昔对比之感慨的;在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前,其从侧面意味深长地传达出一种强烈的自信:新时代终归比旧时代好。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两句写神女降临人间后的所见所闻。在“皇英二妃”的神话故事之后,毛泽东思及、写及“洞庭”“长岛”是颇自然的。神话故事中,二妃的神魂是游于洞庭湖南部与潇湘江边的,同时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1916年)就曾步行绕游“洞庭”一周,而“长岛”更是他青年时代与志同道合者“指点江山”之地,他从未忘怀过“洞庭”与“长岛”这两大极具代表性的故乡名胜。“洞庭波涌连天雪”的气势磅礴的“意象”,充满着故乡人宏伟的精神气概;“长岛人歌动地诗”的“意象”,在称赞“友人”极具振奋力的诗作的同时,也可谓称赞了故乡人高昂的精神气概;颈联实质上是对故乡人当年所表现的精神气概的赞歌。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则是通过对湖南这一典型环境的描写,概括了整个中国的现实和历巨变,既表达了中国人民战胜三年自然灾害的自豪感,歌颂了光芒万丈的三面红旗,又展望了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还给人们指明了共产主义的灿烂前程,激励着人们坚定不移地向着共产主义迈进。并以朝阳的光辉乐观自信地展示对湖南故乡的美好愿望,同时希望“友人”对故乡湖南的光辉未来也要乐观地充满自信心。

  全诗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以优美的神话故事作为诗的题材,前四句借“帝子”“斑竹”的故事和“红霞”的优美形象体现了湖南和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六两句是写现实,把人民群众干劲冲天、歌声动地的革命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将现实和理想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朝气蓬勃雄伟壮丽的大跃进图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在大跃进中的丰功伟绩和三面红旗的伟大胜利,并作为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

  毛泽东这首诗,在艺术上是巨细映衬、点面相形的典范之作。意笔与工笔,概括和精巧,粗犷与细腻,是艺术形象造型的两种不同的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尤其如此。擅长于思想辩证法的毛泽东,同样讲究艺术的辩证法。毛泽东的诗词包括这首七律,其艺术的总体风貌是继承宋代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风格而作创造性的发展,诗的境界雄浑壮阔,往往神驰寰宇而目空今古。但是,从诗艺而言,一味豪壮,常常就会空无依傍,大而无当,等而下之的就会堕入凌厉叫嚣之途;一味工细,则容易流于琐屑平庸,天地狭窄,等而下之的就会流于晦涩苍白之境。只有大中取小、以小见大,才会大而不空,小而不仄,大小互补,相得益彰。因此,毛泽东既常以其如椽的健笔,挥洒出大的境界(大景),也注意以较为精细的笔墨点染出小的境界(小景)。唯其如此大小结合、巨细映衬,才能创造出豪气干云而情味绵邈的艺术整体。▲

简析

  《七律·答友人》是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借友人赠诗赠物的话题展开联想,把神话、现实和理想融为一体,写出了故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表达了对友人的答谢,对乡情的思念,对乡人的祝福。同时也赞扬了人民的进取精神,预示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前程。全诗用笔巨细相补,取景大小映衬,写意虚实交错,诗风雄秀兼容,生动地体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辩证法。

猜您喜欢

和蒋御带荐合中三偈

释师观释师观 〔宋代〕

威风凛凛实难栖,正是灵山受记时。
老倒月林无别说,非心非佛总非非。

送春

释文珦释文珦 〔宋代〕

老人无复趁春场,见说春归亦送将。
唯恐再来吾不见,偏於此另意难忘。
花枝卧雨红颜尽,草蔓梳风绿发长。
作计欲留留不住,聊歌一贡当离觞。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释绍昙释绍昙 〔宋代〕

逼人上树拔却梯,推人入井覆却桶。
江湖用此恶心肠,谁云契义金兰重。
怪语颠言,开眼说梦。

逍遥咏

宋太宗宋太宗 〔宋代〕

昔日神仙皆烧炼,不说根由人岂见。
本是凡情枉谩劳,何年待得成九转。

暮春二首 其二

陆游陆游 〔宋代〕

绿叶枝头密,青芜陌上深。江山妨极目,天地入孤吟。

身已双蓬鬓,家惟一素琴。世情君莫说,头痛欲涔涔。

送王宾玉

强至强至 〔宋代〕

相如昔乘使者车,县令负弩当前驱。
颇矜意气夸里闾,檄词烂熳肆欺诬。
归来不说民饥臞,馀佞更留封禅书。
江山清绝冠天区,岂甘久被斯人污。
迩来炳灵轶古初,耆俊相繼驰亨衢。
堂堂御史今名儒,志节慷慨忠义俱。
才高识远器有馀,不似文园浅丈夫。
一朝持节归成都,使星皎皎临坤隅。
辍从宪府恩意殊,霜威鹗击正所须。
奸胥所在察于荼,交券计斤良可吁。
锄凶芟秽忌踟蹰,元恶须行七日诛。
恶除惠泽益沾濡,顿使枯瘠都丰腴。
坐茵未暖毡氍毹,诏归还直承明庐。
朝廷急贤恢远图,碧鸡金马不用渠。
以人报国功难逾,诸生中有何武无。

芳所堂赏桂杨顺斋酒边赋

顾逢顾逢 〔宋代〕

秋风芳所地,把酒又重来。
种有仙凡异,花分早晚开。
满簪乌帽去,如入月宫回。
莫说郄诜事,功名念已灰。

过玉山辱芮国器检详留语甚勤因寄此诗兼呈韩

陆游陆游 〔宋代〕

辽东归老白襦裙,名字何堪遗世闻。
便谓舆公长契阔,不知留语故殷懃。
诗章有便犹应寄,禄米无多切莫分。
倘见右司烦说似,每因风月怆离群。

送致远赴耒阳酒官

舒邦佐舒邦佐 〔宋代〕

云冻长空昼亦昏,谁欤剥啄扣柴门。
故人言向潇湘去,此别应须岁月论。
衡岳五峰瞻胜概,耒江千载吊诗魂。
旧游倘有人相问,为说扶犁教子孙。

赠黄槐谷

赵必象赵必象 〔宋代〕

上下乾坤乱失经,祸淫祸善事冥冥。
老天自是无分晓,更向痴人说五星。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