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黄燮清的《倚晴楼七种曲》包括七种传奇:《帝女花》、《桃溪雪》、《茂陵弦》、《凌波影》、《脊令原》、《鸳鸯镜》、《居官鉴》。另外还有《玉台秋》、《绛绡记》两种传奇。
《帝女花》写清军攻占北京后,崇祯帝之女坤舆公主欲在尼庵中削发出家,原与公主有婚约的周世显多方寻访得知公主下落,清廷仍用公主出嫁的礼仪为他们完婚。此剧演唱颇广,还流传到了日本。
《桃溪雪》写清初耿精忠降而复反,派总兵徐尚朝向永康、金华进军,永康地方官献出了守节在家、能诗善画的吴绛雪以作为交换请徐尚朝退出县境,吴绛雪旋即跳崖自尽。
黄燮清在的传奇的题材上不拘泥于元杂剧和明传奇的故事中,写了不少明末清初的历史事件和民间故事。唱词典雅生动,风格近于诗词。他在结构和矛盾冲突的铺垫上很下工夫。还很注意音律,曾先后请查仲浩、余炘等为他正谱,使得作品适于舞台演唱。▲
黄燮清才思富赡,诗、词、曲均所擅长,尤工词。他的诗,早年学汉魏,多摹拟之作。中年以后,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写了不少抒发个人抑郁不满和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特别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吴江妪》、《十一月朔日大雪》诸诗,深切地表示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关注。这些诗在艺术上质朴畅达,情见乎辞。这一时期是他诗作最有成就的时期。此外,他还有不少吊古咏史的作品,借古讽今,深沉豪放,如《广陵吊史阁部》、《黄天荡怀古》等,颇为人所传诵。一些小诗,如《长水竹枝辞》等,也颇清新流丽,自具特色。他的词,除〔水龙吟〕《题沈晓沧年丈炳垣月夜渡海卷》等少数忧时感遇的篇什外,大多题材狭窄,选词造名,亦多雕琢痕迹。晚年写作的〔满江红〕《题施庭午茂才杞忧草》一类内容较为充实的词,对“征调可怜财赋尽,流离但觉乾坤仄”的社会现实,作了生动如实的反映,客观上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但对太平军则持敌视态度。他所撰制的传奇,文词□丽,时人比之尤侗。
著有《倚晴楼诗集》12卷,《倚晴楼诗续集》 4卷,《倚晴楼诗馀》4卷,存词220余阕,《国朝词综续编》24卷,《倚晴楼七种曲》等。 ▲
东风吹去征帆影,零星旧时鸥鹭。镜里山青,裙边草绿,都是离愁来处。
烟堤翠鸣。自送了王孙,落花无主。独叩红舷,冷吟闲醉甚情绪。
春来游兴易减,望故人天末,凄断芳树。酒污衫痕,泥空爪印,惜少啼鹃留住。
僧楼听雨。怕此后寻君,梦见难数。嘱付垂杨,晓莺休乱语。
琵琶仙 题谢梦渔太史增香南忆梦图,太史初以贫故遣其爱姬,已而及第,因作是图以志感悔
杨柳章台,早香絮落尽,游丝空结。庭院谁伴吹箫,黄昏奈何月。
春去也、珠帘似雾,便钗影钏声都灭。灼泪难封,蛮腰易减,鹦鹉休说。
恨当日、匆促分携,到事后、思量更凄绝。难讳那时薄幸,对残灯呜咽。
何处采、蘼芜怨绿。问断红、愿化蝴蝶。毕竟世短情长,未能成佛。
丁溪烟树。指新翠沈沈,摇漾书户。曾记五年前,棹扁舟、桃源问渡。
一枝闲借,每小憩、绿天庭宇。销暑。警乱蝉、几点疏雨。
当时惭云照海,睡醒来、犹闻战鼓。富贵南柯,待觅封侯能否。
让与诗人,醉吟茶语。自成仙府。帘卷处。斜阳淡衬花谱。
一声声漏黄昏过,江楼夜凉人静。醉思烟轻,吟魂水淡,吹入谁家门径。
春衫露冷。笑蝴蝶飞来,花间留定。立断苍苔,粉墙残月悄相等。
悠扬清韵乍起,诵周郎丽句,依约堪省。玉柱鸣弦,金钗击节,艳煞半帘灯影。
风斜雾暝。怅潦草游仙,乱莺啼醒。翠被生寒,五更钟易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