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与元九书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月日,居易白。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累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蓄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決此以为大宝也。故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则知虞道昌矣。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闻者足诫,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矣。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诗骚皆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然去《诗》未远,梗概尚存。故兴离别则引双凫一雁为喻,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于时六义始缺矣。晋、宋已还,得者盖寡。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江、鲍之流,又狭于此。如梁鸿《五噫》之例者,百无一二。于时六义浸微矣!陵夷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棠棣之华”,感华以讽兄弟;“采采芣苡”,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时六义尽去矣。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石壕》、《潼关吏》、《芦子关》、《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乎!事有大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又请为左右终言之。凡闻仆《贺雨》诗,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遍举。不相与者,号为沽誉,号为诋讦,号为讪谤。苟相与者,则如牛僧孺之诫焉。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其余即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落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日者闻亲友间说,礼、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为准的。其余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恧然自愧,不之信也。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由是增价。又足下书云:到通州日,见江馆柱间有题仆诗者。何人哉?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娱乐,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篆之戏,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虽前贤如渊、云者,前辈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于其间。

  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多取。”仆是何者,窃时之名已多。既窃时名,又欲窃时之富贵,使己为造物者,肯兼与之乎?今之屯穷,理固然也。况诗人多蹇,如陈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遗,而屯剥至死。孟浩然辈不及一命,穷悴终身。近日孟郊六十,终试协律;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彼何人哉!况仆之才又不迨彼。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谓不负白氏之子矣。微之,微之!勿念我哉!

  仆数月来,检讨囊帙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目。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百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凡为十五卷,约八百首。异时相见,当尽致于执事。

  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其余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今铨次之间,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如今年春游城南时,与足下马上相戏,因各诵新艳小律,不杂他篇,自皇子陂归昭国里,迭吟递唱,不绝声者二十里余。攀、李在傍,无所措口。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偶同人当美景,或花时宴罢,或月夜酒酣,一咏一吟,不觉老之将至。虽骖鸾鹤游蓬瀛者之适,无以加于此焉,又非仙而何?微之,微之!此吾所以与足下外形骸、脱踪迹、傲轩鼎、轻人寰者,又以此也。

  当此之时,足下兴有余力,且欲与仆悉索还往中诗,取其尤长者,如张十八古乐府,李二十新歌行,卢杨二秘书律诗,窦七、元八绝句,博搜精掇,编而次之,号为《元白往还集》。众君子得拟议于此者,莫不踊跃欣喜,以为盛事。嗟乎!言未终而足下左转,不数月而仆又继行,心期索然,何日成就?又可为之太息矣!

  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之,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

  浔阳腊月,江风苦寒,岁暮鲜欢,夜长少睡。引笔铺纸,悄然灯前,有念则书,言无铨次。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之话言也。

  微之微之!知我心哉!乐天再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日,白居易,微之足下:自从足下被贬到江陵府到现在,你赠送和酬答我的诗已近一百首了。每逢寄诗来,你还不辞辛苦,有时作序,有时写信,都冠在卷头。这都是用来阐述古今诗歌的意义,并且说明自己做文章的缘由和年月的先后的。我既然接受了你的诗,又理解了你这番意图,也就常常想要回答来信,概略地谈谈诗歌的基本道理,并陈述自己做文章的意图,总起来写一封信,送到足下面前。但是,几年以来,为事故拖累,很少空睱。偶然有了空闲,有时想做这件事,又想到我所说的并没有超出足下的见解,所以有好几次都是铺开信纸又做罢了的。最终没能实现过去的心愿,直到如今。

  现在被贬调到浔阳任职,除去起居饮食之外,没有别的事可做,于是就浏览你离开通州时留下的二十六轴新旧文章,开卷阅读领会其中的含意,真好像和你会面谈心一样。我长时蓄积于内心的想法,便想一吐为快,恍恍惚惚感觉你还在面前,竟忘记了你是在遥远的通州。从而,我的郁积不平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就回忆起从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希望足下为我用心看一看,是很以为荣幸的。

  所谓文,起源真是太久远了。三才都有自己的文:上天的文,以三光为首;大地的文,以五材为首;人间的文,以六经为首。就拿六经来说,《诗经》又是为首的。为什么呢?因为圣人就是用诗感化人心,而使天下和平的。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的。上自圣贤,下至愚人,微小如豚鱼,幽隐如鬼神,种类有别而气质相同,形体各异而感情一致。接受声音的刺激而不产生反响,接触到情感的影响而内心不感应,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圣人懂得这个道理,就根据言语的状况,把它纳入六义,按照声音的形态,把它鎔入五音,使之合于规范。五音有规律,六义有类分。韵律协调言语就通顺,语言顺畅声音就容易动人。类分明确情感就得以表现,情感得以表现就容易感人。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贯穿着隐密细微的事物。天子和平民就以上下沟通,天地之气就能彼此相交,人们的忧乐相同,人人的心意也就达到和乐。三皇五帝所以按正确的道理去办事,垂衣拱手就把国家治理很好,原因就在于掌握了诗的义和音,把这作为主要权衡;也辩明了诗的义和言,把这作为主要的法宝。因此,听到“元首明,股肱良”这样的歌,就知道虞舜时代治道昌明。听到五子洛汭这样的歌,就知道夏太康的政事已经荒废。用诗讽谕的人没有罪过,听到这种讽喻的人可以作为戒鉴。实行讽谕的和听到这到讽谕的各尽自己的心力。

  到了东周衰落秦国兴起的时候,采诗之官就废除了。天子不以采诗观风的办法补救并考察政事的缺失,平民也不以诗歌宣泄疏导自己的感情。于是颂扬成绩的风气兴起来,补救政事缺失的道理遭到破坏。这时候,六义就不完整了。国风演变为楚辞、五言诗开始于苏武、李陵。苏武、李陵、屈原遭遇都不好,他们都切合自己的情志,抒发感慨而写成诗文。因此,“携手上河梁”之类的诗句,仅止于表达离别的伤感,“行吟泽畔”这样的吟咏最终也只归于怨愤的思绪。诗中所表达的尽是彷徨难舍,抑郁愁苦,没有写到别的内容。但是距离《诗经》还相去不远,六义的大概还保存着。因此,描写离别就以双凫一雁起兴,讽咏君子小人就用香草恶鸟打比方。虽然六义不完全,还能得到国风传统的十分之二三。这时候,六义就缺欠了。晋宋以来,得到国风传统的大概就罕见了。如谢康乐诗的深奥博大,但是多耽溺于山水。如陶渊明诗的超拨古朴,但是又多放情于田园。江淹、鲍照之辈,又比这些诗还要偏狭。象梁鸿所写的《五噫歌》那样的例子,连百分之一二也没有。这时候,六义就逐渐微弱,走向衰落了。到了梁、陈中间,大都不过是玩弄风雪、花草而已。唉,风雪花草这类事物,《三百篇》中难道就割弃了吗?这只是看运用如何罢了。比如“北风其凉”,就是借风以讽刺威虐的,“雨雪霏霏”,就是借怜悯征役的,“棠棣之华”是有感于花而讽谕兄弟之道的,“采采苢”,是赞美车前草而祝贺妇人有子的。这都是以风雪花草起兴,而表现的意义则在于刺威虐、愍征役、讽兄弟、乐有子的。与此相反怎么可以呢?这样,“余霞散成,澄江静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这类篇章,辞确实华丽,我不知道它所讽谕的究竟是什么。因此,我说这些诗仅仅是玩弄风雪花草罢了。这时候,六义就完全消失了。

  大唐已经兴盛两百年了,其间的诗人不可胜数。值得一提的,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有《感兴诗》十五首。还有诗中的豪杰,世人把他们并称称为“李杜”。李白的作品,才华出群,不同凡响,普通人没办法与之相比!但是,探索其中的六义,在十首之中连一首也不具备。杜甫的作品最多,可以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多首。至于贯通古今,格律运用纯熟,做到了尽善尽美,又超过了李白。但是举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这样的篇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也不过三四十首。杜甫尚且如此,何况不如杜甫的呢? 我经常对诗道的破坏感到痛心,恍恍惚惚地就激愤起来,有时正在吃饭就吃不下去了,夜里睡不着觉。我没有估量自己才力的不足,就想马上恢复起来。唉!事竟与愿违,又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尽的,但是还不能不向您粗略地陈述一番。

  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之字教给我。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到五六岁,就学习做诗,九岁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做赋,夜里刻苦读书,间或也学习做诗,没有空闲时间睡眠休息。甚至于嘴和舌头都生疮,手和肘都磨成茧。眸子里面总是一晃一晃的,好象飞着挂着珠,动不动就以万计。这大概是刻苦学习奋力做诗造成的,自己感到很悲哀。

  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

  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我还要请你允许我把这件事彻底地说说。凡是听到我的《贺雨诗》,众人就一起喧嚷起来,已经认为不合适了。听到我的《哭孔戡诗》,众人就面呈怒色,都不高兴了。听到《秦中吟》,有权势的显贵和近臣都相视变色。听到我的乐游园寄足下诗,执政者就扼腕痛恨。听到我的《宿紫阁村诗》,掌握军权的人就切齿痛恨。大都这样,不能全都举出了。与我没有交谊的人说我是沽名钓誉,恶意攻击,嘲笑诽谤。假使是与我有交谊的,就以牛僧孺揭露时政而被斥逐的教训警戒我,甚而我的兄弟妻子都认为我是错的。那认为我没错的,整个世上也不过二三个人。有一个邓鲂,看见我的诗就高兴,不久他就死了。还有一个唐衢,读了我的诗就哭泣,不久唐衢也死去了。另外就是你的情况了,而你十年来又困顿到这步田地。唉!难道六义四始的传统,上天就要破坏它而不能支持了吗?还是我不知道上天的意愿就是不让人民疾苦闻于皇帝呢?要不然的话,为什么有志于做诗的人不顺利到这样严重的地步呢? 但是,我自己也思量过,我只不过是关东一个普通人罢了。除去读书作文之外,其它事是胡胡涂涂一无所知,甚至连书法、绘画、弈棋、博戏那样可以与众人交换联欢的事,我都一无通晓。就是说,我的愚笨是可想而知了。当初应进士试的时候,朝廷里面连一个疏远的亲戚也没有,达官之中连一个曾有过一面之识的朋友也没有。争取功名我不善于奔走趋附。科举考试我也没有可靠的凭借。但是,十年之间我却三次中第,名声为众人所知,足迹达到侍从之官。在朝廷之外与贤俊之士相交结,在朝廷之中就服侍皇帝。开始我是由于文章知名的,最后又由于文章获罪,那也是应该的。

  最近,又听亲戚朋友们私下说:礼部、吏部举行赞扬人才的考试,多用我应试的赋和判词做为标准。其余诗句,也经常在人们的口上流传。我感到很惭愧,也不相信这件事。到第二次来长安的时候,又听说有个军使高霞寓,要聘娶一个歌妓。歌妓大夸其口说:“我能唱白学士的《长恨歌》,怎么能同别的歌妓一样呢?”因此,就抬高了身价。足下书信中还说过,到通州的时候,看见近江的客舍柱子上有题写我的诗的,那又是谁呢?以往我经过汉南的时候,恰好赶上主人集合一群歌妓,为别的宾客做乐。那些歌妓看我来了,就指着我互相使眼色说:“这就是《秦中吟》、《长恨歌》的作者。”从长安直到江西,一路三四千里,凡是地方学校、佛寺、施舍、行舟之中,经常有题写我的诗的,平民、僧众、寡妇、未嫁的姑娘也总有歌唱我的诗的。这的确是微末的小枝,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但是现在时俗所重视的,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即使前代有才能的人物如王褒、扬雄,前辈如李白、杜甫,心情也是注重这一点的。

  古人说:“名声是天下所共有的器物,不要索取过多。”我是什么人,我获得现时的名声已经够多了。既要获得现实的名声,又要获取现实的富贵,假使我自己成为造物主,能够同时都给予吗?我现在的困穷,是理所当然的。况且诗人向来是多难的,象陈子昂、杜甫,都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拾遣,而一直困难到死。孟浩然一辈,连最低级的官职都没做过,穷极潦落一生。近来,孟郊年已六十了,才最后试用做个协律郎,张籍已经五十岁了,也没超过一个太常寺的太祝。他们都是什么人物呵!他们是什么人物呵!况且我的才能又赶不上他们。现在我虽说被降职调到远方的州郡,做个佐贰之官,但是官阶还是五品,月俸四五万,寒天有衣穿,饥饿有饭吃,除去供给自身之外,还能养活家人,也算对得起白家的先辈了。微之微之呵,请不要为我忧虑吧!

  我几个月来,在搜检书函过程中,得到新旧诗,按种类的不同,分了卷别。自做左拾遗以来,凡是所遇所感,与美刺兴比有关的诗,还有自武德到元和年间即事立题而写的诗,题做《新乐府》,共一百五十首,叫做讽谕诗。又有时公事完毕回家独处,有时辞官闲居,满足生活,保养元气,随意地吟咏性情的诗一百首,叫做闲适诗。又有受到外在事物的触动,激起内在的思想感情,随着所感所遇而以歌唱表现出来的诗一百首,叫做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的绝句,长自一百韵短至二韵的四百多首,叫做杂律诗。一共十五卷,大约八百首。将来我们相见的时候,一定全部送给你。

  微之,古人说:“不见用的时候就只顾自我修养,见用的时候就要为天下人造福。”我虽然不贤,也常常以这两句话为师。大丈夫所坚守的是圣贤的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时机到来,就是作云的龙,搏风的鹏,生气勃勃,勇往直前。时机不来,就是深山的豹,远空的鸿,安安静静地,引身而退。仕进退隐,往何处而不怡然自乐呢?因此,我的志向是在造福于天下,我的行为是在只顾自我修养。我所奉行并贯彻始终的是圣贤的大道,以言词表达出来的就是诗歌。所谓讽谕诗,表达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谓闲适诗,表达的就是只顾自我修养的思想。因此,读了我的诗,就知道我所坚持的圣贤之道了。其余的杂律诗,有的是为一时一物所引起来的,有的是为一笑一吟所激发出来的,都是随意成章,并不是我平生所重视的,只是在亲戚朋友聚合离散之间,用它排除离别之苦,增加聚会的欢乐的。现在选编之时,本能删去。将来有人替我编辑这些诗文,把它们略去就可以了。

  微之,尊重耳闻的,轻视眼见的,崇尚古代的,看不起今天的,是人的常情。我不能远追古代的旧闻做证明,就像近年韦苏州的歌行,除去才气超拨,词藻华丽之外,很接近于以兴的手法表达讽谕的意义。他的五言诗又高超雅正,安详适静,是自成一家的体制。现在的作者谁能赶得上呢?但是韦苏州在世的时候,人们并不太重视,一定等到诗人死后,人们才珍重他的作品。现在我的诗,人们喜爱的,通通不过杂律诗和《长恨歌》以下那些作品。时俗所重视的,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那些讽谕诗,意思激切而言语质直,闲适诗思虑恬静,文词迂缓。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现在爱我的诗,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而已。但是,千百年后,怎么能知道再没有象足下这样的人出现,而了解并喜爱我的诗呢?因此,八九年来,我与足下做官顺利,就以诗互相鉴戒,遭到斥逐就以诗互相慰勉,各自独居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告慰,住在一起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娱乐。与我相交的和谴责我的,大都由于诗呵!

  比如今年春游长安城南的时候,我与足下在马上互相作乐,就分别吟咏新颖的短律,不掺杂别的体裁,从皇子陂归昭国里,互相轮流吟唱,在二十多里的路程上吟诗的声音一直不断。即使樊宗宪、李景信在旁边,也没办法插嘴。了解我的把我看做诗仙,不了解我的把我看做诗魔。为什么呢?心灵劳苦,声气耗费,日以继夜,而不知辛苦,这不是魔又是什么?与志趣相同的人结伴,而对美景,有时是花开时节宴饮以后,有时是月夜之下酒喝得正畅快,吟咏诗句,彼此唱和,竟忘掉了老年将到,即使驾着鸾鹤,去游蓬莱瀛洲这橛的仙山,那种快乐也不会比这更高了。那不是仙又是什么?微之微之,这就是我与你以形体为外物,摆脱与俗人交往的踪迹,蔑视富贵,轻视人间的原因。

  正在这个时候,你的兴致还有余,还要与我把交往的友人的诗全部索取来,选择其中最好的,譬如张十八的古乐府,李二十的新歌行,卢拱、杨巨源二秘书的律诗,窦七、元八的绝句,广泛地搜集,精心地选取,把它们编辑起来,称为《元白往还诗集》。诸位君子得知考虑编选他们的诗这件事,没有不雀跃高兴的,把这看做一件大事。唉!计划没有实现,你就被降职调离,不几个月我也接着被贬官了。性情没有兴致,什么时候能完成,又要为这件事叹息了。

  我曾经跟你说,任何人做文章,都偏私以为自己的好,不忍心删削,有时缺点就在繁多上,其间好坏自己又辨别不清,一定得依靠朋友做出公允的评价而不加宽容,进行讨论删削,这样以后繁简恰当不恰当才能处理合适。况且我与足下,写文章特别怕繁多,自己尚且认为是毛病,何况他人呢?现在我们暂且分别编辑诗文,粗略地分出卷次,等到我和足下相见的时候,各人都拿出自己编辑过的东西,以完成过去的心愿。但是,又不知何年能相遇,何地能相见,死期一到,该怎么办呵!微之微之,知道我的心吗?

  浔阳腊月,江风吹来,感到凄苦寒冷。岁末很少欢趣,长夜无眠。拿来笔铺下纸,寂静地坐在灯前,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语无伦次,请不要厌烦我的繁杂,暂且用以代替一夕之话吧。微之微之,知我心吗?乐天再拜。

注释
元九:元稹(年~年),字微之,河南人。唐诗人,白居易的好友。排行第九,故称元九。以排行相称谓,是唐代人的习惯。
月日:古人书信草稿开头常标明“月日”,抄写文字时就写明准确的日期。
白:说。
足下:对人的尊称,这里指元稹。
谪:被流放或降职。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唐时为江陵府。元稹由于得罪宦官和权贵,从监察御史被贬到江陵,做士曹参军。
赠答诗:元稹赠给或酬答白居易的诗。
每:每次,每逢。
或:有时。
冠:做动词用,放在上面或前面的意思。
陈、叙;都是说明的意思。
因缘:缘由,理由。
远近:先后。
仆:我,谦逊的说法。
谕:明白,领会。
承:奉,谦逊的说法。
来旨:来信的旨意。
大端:大的方面,基本道理。
总:概括起来。
致:送到。
累岁已来:几年以来。累岁,多年。
牵故少暇:为事故牵累,很少空闲。
间:间或,偶然。
或:有时。
无出:没有超出……之外。
数四:再三再四的意思。
卒:终。
成就:完成,实现。
其志:指上文说过的“常欲承答来旨”的心愿。
俟罪:待罪,任职的谦逊说法。
浔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
盥栉食寝:洗脸,梳头,吃饭,睡觉。
通州:今四川省达县。
开卷得意:打开卷轴阅读,领会文章的意旨。
忽:恍恍忽忽的样子。
蓄:蓄积,怀藏。
自疑:自己迷迷胡胡的。
既而:过后。
愤悱之气: 内心的郁愤不平的感情。
遂追就前志:于是回想起过去的心愿。前志,指上文说过的“不能成就其志”的志。
幸:希望,表示尊敬的意思。
省:察,看看。
尚:早,久,指起源很早,历史很久。
三才:指天、地、人。
三光:指日、月、星。
首之:为……之首。这个“首之”和以下两个“首之”的“之”分别代表“天之文” “地之文” “人之文”。
五材:指水、火、木、金、土,也称五行。
六经:指儒家六种经书,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感人心者:感动人心的事物。
莫先乎情:没有比情更先的,即首先是感情。莫,没有什么。
莫始乎言:没有比言更早的。
莫切乎声:没有比声更切合的。切,贴近,切合。
莫深乎义:没有比义理深的。
华:花。
愚騃:愚蠢,是圣贤的反面。
豚鱼:代表微小低级的动物。
幽及鬼神:幽暗如鬼神。
群:类,种类。
气:气质。
声情:指诗的音韵和情感。
入:刺激。
交:接触。
然:这样,指诗的性质和作用。
因:同下句的“缘”,都是“根据”、“按照”的音思。
经:同下句的“纬”,都是“熔裁”、“统帅”、“贯串”的意思。
六义:指《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前三项,指《诗经》的体裁。后三项指《诗经》的表现方法。
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表示声音的高低清浊的名称。
音有韵:五音有韵律。
义有类:六义有类分。
类举:类分明确。举,揭示出来。
孕大含泺: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孕、含,都是“包含”的意思。
贯微洞密:贯通隐密细微的事物。贯、洞,贯通。
上:指天子。
下:指老百姓。
通:沟通。
一气:天地之气。
泰:通。
百志:各种各样的人的心愿。熙:安乐,和乐。
帝:指黄帝、颛顼、喾、尧,舜。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这里代表古圣先贤。
垂拱而理:垂衣拱手而治。
此:与下句的“此”,都是代《涛经》的义和音的。
柄:权衡。
大窦:大经大法。
五子洛油之歌:相传夏王太康不关心人民,被羿所逐。太康的兄弟五人待太康于洛油,作歌。
政:政事。
荒:荒废。
两尽其心:互相都表现出各自的用心。两,互相。
洎:及,到了。
采诗官:周朝所设采集民间歌谣的官。
补察:补救,考察。补,弥补过失。
泄导:宣泄疏导,表达的意思。
人情:民情。
谄成之风:歌颂成绩的风气。谄,谄媚,言过其实地歌颂。成,成绩,成就。
骚辞:指楚辞。骚,《离骚》,楚辞的代表作品。
苏、李:苏武、李陵。
骚:一般指诗人,这里专指屈原。
不遇:不过寸,不得志。
系其志:切合自己的情志。系,切合。
泽畔之吟:指朋原的《渔父》,其中说:“朋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江畔。”
梗概:大概。
兴:赋比兴的兴,诗的一种表现方法。
讽:讽喻。
义类不具:六义的类不完备。义,《诗经》的六义。具,完备。这是把苏,李、骚人的作品同《诗经》相比较而说的。
风人之什二三:诗人的十分之二三。
宋:指南朝宋。
以还:以来。
得者盖寡:得到的大概少了。盖,大概。寡,少。
康乐:谢灵运,其诗多写山水。
渊明:陶潜,字元亮,晋人。其诗多写田园。
江:江淹,字文通,南朝粱人。
鲍:鲍照,字明南朝宋人。
梁鸿:东汉时人。
浸:渐。
陵夷:衰落,愈趋愈下。陵,丘陵。夷,平。
率:大都。
三百篇:指《诗经》。
假:借。
雨雪霏霏:该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是同情征戍之苦的。
棠棣之华:该句出自《诗经·小雅·棠梂》。是讽刺用朝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
采采芣苡:该句出自《诗经·用南·芣苡》。
兴发于此:从风、雪、花、草这些事物起兴。此,指上文说的风、雪,花、草。
义归于彼:表现的意义在于刺威虐,憋征役,讽兄弟,乐有子。彼,指风、雪、花、草所引起的诗义。
什:篇。
去:弃,亡,丧失。
不可胜数:数不尽。
陈子昂:初唐诗人,字伯玉,唐武后时,做过右拾遗的官。后家居,被县令迫害,死于狱中。他反对六朝以来形式主义的文风,发扬《诗经》的优良传统,继承汉魏风骨。
鲍防:唐诗人,宁子慎。
李、杜:李白,杜甫。
迨:及。
索:探求。
风雅比兴:代表诗的六义。
覙缕格律:纯熟地运用各种格律。
焉:语气助词。
撮:摘录,举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的句子。
诗道:诗的雅正之道,指《诗经》以来讽渝现实的优良传统。
忽忽:恍恍忽忽。 辍:中止,停止。 哺:吃。
不量才力:没有考虑才能力量。量,估计,考虑。
事有大谬:事情有很背谬的地方。就是事与主观愿望相反的意思。
一二而言:一点两点地说。就是详细说的意思。
粗陈于左右:大致上对您说说。
书屏:刻上字的屏风。
默识:默默地记住。
虽百十其试:即使试问十次百次。
宿昔之缘:生来就有的缘分。
谙识:懂得,通晓。
始知有进士:才知道科举考中进士的荣耀。始,才。
苦节:苦行,勤奋刻苦的品行,这里指求学的作风说的。
已: 以。
课:以……为功课,研习。
不遑寝息:顾不上睡觉休息。遑,闲暇。不遑,没有闲暇,顾不上。
胝:皮坚厚。
肤革:肌肉。革,这里指皮肤。
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眼睛里好象一晃一晃地飞着苍蝇,挂着珠子。瞥瞥然,事物在眼前一晃一晃的样子。
动以万数:动不动就以万计。这是形容眼睛老花的情状。
盖以苦学力文所致:这是由于刻苦学习努力为文所造成的。盖,乃。
乡赋:地方选拨人才的考试。白居易于公元年在宜城参加乡试,时年二十七岁。
既第:考中。第,就是登进士第。
科试:分科考试。
废:停止。
校书郎:官名,掌校雠书籍。
盈:满,足。
或出示交友:有时拿出来给朋友看。交友,知心朋友。
未窥作者之域:没有窥见作者的境地。这是说自己的诗还没有达到大作家的水平。
登朝;在朝庭作官。
年齿:年岁。
阅事:经历的事情。
询:汹门,汁十,征求宁见。
道:治理国家的道理。
合:应该。
皇帝:指小宪宗李纯。
宰府:相府,政府。
玺书:诏书。
访人急病:访问人民的疚苫。访,访问。人,民。病,痛苦。
擢在翰林:升仿竹林学士。
身是谏官:指被拜为左拾迪。
手请谏纸:亲自领取写谏章的纸。当时制度规定谏官每月可以向公家领一定数量的谏纸。
启奏:写奏章亢接向皇上陈述。奏,奏章。启,陈述。
人病:人民疾苦。
裨补时阙:对时政的缺失有所补益。阙,同缺。
指言:直接说出来。
辄:就。
稍稍:慢慢。
递进:一步步地进献。
闻于上:让皇帝知道。
忧勤:忧民勤政,指皇帝考虑处理国家大事。
酬:报答。塞,尽。
平生之志:指“仆常痛诗道崩坏…山欲扶起之”的心愿。
岂图:哪能想到。
言未闻而谤已成:诗歌没有闻于上,诽谤却已形成了。言,指“救济人病,裨补寸曲”的诗。
终言之: 自始至终地说说这件事。 “之”代上文说的“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
贺雨诗:见《白氏长庆集》卷一讽谕诗,内容足讽劝皇上改善人民生活的。
众口籍籍:众人一起喧嚷。籍籍,喧嚷的样子。
已谓非宜: 已经认为不合适。
哭孔戡诗:见卷一讽谕诗。孔戡是当时正直不阿的官员。白居易这首诗痛惜他有才而不得重用。
众面脉脉:众人面呈怒色。脉脉,含怒的样子。
秦中吟:包括十首涛,见卷二讽谕诗。这些诗是诗人根据贞元、元和年间在长安的见闻写的,讽刺统治阶级的剥削奢靡生活。
权豪坍近者:有权势的显贵和近臣。
乐游园:题目一作《登乐游园望》,见卷一讽渝诗。内容是说自己所爱重的人,死的死,谪的滴,讽刺执政者。
扼腕:扼着手腕,表示痛恨。
宿紫阁村;题目一作《宿紫阁山北村》,见卷一讽谕诗。这首诗讽刺军人的掠夺。
握军要者:掌握军权的人。
大率:大都。
不相与者:没有交谊的人。与,结交。
诋讦:恶意攻击。
讪谤:嘲笑诽渎。
牛僧孺之诫:牛僧孺揭露时政而被斥逐的教训。
骨肉妻孥:兄弟妻子。
举世:整个社会。举,全,整个。
邓鲂:白居易同时的诗人。白居易有《邓鲂张彻落第》《读邓鲂诗》,说他的诗象陶潜,不遇而死。
唐衢: 白居易同时的诗人。
困踬若此:困顿到这种程度。
四始:称风、大雅、小雅、颂为四始。汉代学者郑玄解释说:“此阳者,人计行之则为兴,废之则为裴。”又解秆“始”的意义说:“始者,王道兴衰之所由。”
耶:与“岂”字相呼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吗?”。
抑:与“耶”相呼应,相当于现代汉晤“还是……呢?”。
关东一男子:关东一个普通人。
属文:做文章。
懵然:无知的样子。
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陪法、绘画、奕棋、博戏那些可以交际联欢的书。博,古代一种赌输赢的游戏。
缌:细麻布。
达官:显赫的官,声名达于国君的官。
策蹇步:策励着一府一瘸的脚步。
利足之途:争取功名仕进之途。利足,腿脚利便。
张空拳:伸张着空无所有的双手。
战文之场:以文卡取胜的科举之场。
清贯:清班,折仆从之官。
冕旒:指皇帝。
日者:近日。
间说:私下洗。间,暗中,私下。
礼吏部:礼部,吏部。店制,礼部管迹士考试,吏邢管进士及第后任职的考试。
私试赋:指白居易应试做的《性习相远近赋》《求玄珠赋》《汉高皇帝亲斩自蛇赋》外。
恧然:惭愧的样子。
高霞寓:池川人。元和中随渚将讨王承宗有功,累拜振武邡宁节度使。
江馆:近江的客舍。通州临近通江。
汉南: 白居易滴江州时路过汉南。
适:恰好。
主:主人,诗的作者。
乐:指下文所洗“沾妓”。
乡校:地方学校。逆旅:旅馆。
雌虫之技:细小不足道的技能。
不足为多:不值得称赞。多,称赞。
渊、云:王褒,宇子渊,汉宦帝时人。扬雄,字子云,王莽时人。二人皆以赋著名于世。
窃:窃有,占有。
使:假使。
物者:指上天。
蹇:困难,不顺利。
屯剥:困厄。
穷悴:困穷。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
张籍:字文吕,和州人。贞元年中进士,曾做太常寺太祝。
滴佐远郡:被降职做一个远邯的佐贰之官。指白居易做江州司马事。
施及:供给。拖,给予恩惠。
不负白氏之子:不辜负自家的子孙。意思是说对得起先辈。
检讨;搜检。
囊秩:书函之类。
卷首:卷头,卷别。
自拾遗来:从做左拾遗以来。
白武德汔元和因事立题:这是白居易新乐府诗所取材的时期。武德,店高祖年号。
退公:下班,公奉完毕。
移病:请病假。意思是辞职。
知足保和:名利上知道满足,保养元气。和,冲和。元气,精气。
吟玩情性:吟咏、顺适性情。
情理:思想感情。
五言、七言、长句、绝句:指五言、七言的长句和五言、七言的绝句。
异时:他日,将来。
致于执事:送给您。致,送。执事,指对方的办事人员。
不肖:不贤。
师:取法,以……为师。
道:圣贤的大道。
时:通达的时会。
云龙:作云的龙。
风鹏:搏风的鹏。
勃然突然:生气勃勃,勇往直前。
陈力以出:尽力而进。
雾豹:深山的豹。刘向《古列女传》说:“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者?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这里的雾豹和下句的“冥鸿”,都是用以比喻远走高飞的隐土。
冥鸿:远空的鸿。
寂兮寥兮:安安静静,空旷无阻碍。寂,静。寥,空。
进退出处:仕进退隐。
始终:甜彻到底。
发明:闸发。
诱:诱发,引起。
率然:随意地。
释恨佐欢:排除离别之苦,增加聚会的欢乐。
铨次:选编。
他时:他日,将来。
贵耳贱目:尊重耳闻的,轻视眼见的。这句与下句“荣古陋今”意思相同。
荣古陋今:认为古代的好,认为今天的坏。
大情:常情。
远徵古旧:以古代的旧闻做证明。远,指时间说的。徵,证明。
才丽:指才气高超和问藻华丽,
兴讽:用兴的手法表达讽谕的意义。兴,赋比兴的“兴”。讽,讽谕。
闲淡:安详恬静。
秉笔者:执笔者,作者。
身后:死后。
悉:都。
意激而言质:意思激越而言语质宦。
思淡而词迂:思虑恬静而文词迂缓。
以质合迂:由于质直并迂缓。
并世而生:同我一起活在世上。
安知:怎么知道。
小通:做官顺利。通,通达,指做官顺利。白居易和元稹都没敝过大官,所以说小通。
同处:生活在一起。
知吾罪吾:与我相交和对我谴责。
率以诗:大概都是由于诗。
城南:指长安城南。
新艳小律:新颖美丽的短小律诗。小律是指八句律诗,对长律而言的。
皇子陂:长安城南的地名。
昭国里:长安城的里巷。白居易曾住在那里。
迭吟递唱:轮流吟唱。
樊、李:樊宗宪与李景信,又一洗是樊宗帅与李建。都是当时较知名诗人。
措口:插嘴。
劳心灵:心灵劳苦。
偶同人:伴随着志趣朴刊的人。偶,相伴。同人,志趣相同的人。
酒酣:酒喝得很畅快。
虽骖鸾鹤游蓬瀛者之适:驾鸾鹤游仙I山的人的舒适。
外形骸:以形骸为外钓。形骸,形体。
脱踪迹:脱离与人世往来的踪迹。
仿轩鼎:蔑视富贵。轩,高车。鼎,古寸盛食物的大器皿。
轻人褒:轻视人间。
索: 索取。
张十八:即张籍。
李二十:川李绅。
卢杨:卢拱、杨巨源。二人皆做过秘书郎的官。
窦七、元八:安巩、元宗简,
博搜摘掇:广泛搜集,精心选择。
拟议:考虑。
继行:接着也调走了。指白居易贬江州司马事。
索然:没兴致的仟子。
自是:自以为是,自以为好。
割截:删削。
妍媸益又自惑:好坏自己又看不清。
公鉴无姑息:公正的汁价而不过分宽容。鉴,评定,评价。姑息,过分宽容。
削夺:删削。
尤患:很担心。
病之:以为是毛病。病,不好,毛病。
各纂诗笔:各自编集尚文。诗笔,诗和文。
卷第:卷次。
终前志:了却过去的心愿。
溘然:奄忽,指死亡。
鲜欢:少欢,没什么乐趣。
引笔:拿笔。
悄然:静静地。
且以:暂且用来。▲

创作背景

  这封书信写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当时四十四岁的白居易正在江州司马任上。从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后,经过十多年的宦海风波,被贬到江州当一名有职无权的司马,经历了他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内心充满愤慨和忧伤,思想上也不免矛盾和彷徨,这时收到时任通州司马的好友元稹寄来的《叙诗寄乐天书》,乃思前想后,有感而发,在寒冬腊月的偏僻小城里,写下这封长信。

简析

  《与元九书》是一篇散文。此文第一段是开场白,简要地交代写作目的和背景;第二段和第三段,从诗歌的发生学谈起,对什么是诗歌的本质提出见解;第四段至第七段列举文学史上的作家和作品,用十分简洁的语句,叙述历代诗歌发展变化的概况,阐明《诗经》以来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剩下的十二段,作者从自己的勤学苦读,谈到仕宦之后潜心诗歌创作,以及作品的巨大影响,在总结创作经验时,着重谈到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得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结论。全文平易流畅,洋洋洒洒,思想感情坦露无遗,语言文字通俗浅白,内容丰富,颇堪品读。

赏析

  白居易作文和他写诗一样,思想感情袒露无遗,语言务求通俗浅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篇文章是在吸取前代和同时代作家所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自己的诗歌理论的纲领,总结他创作政治讽谕诗的经验,观点鲜明,文字生动流畅,有较强的说服力,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篇散文在简要地叙述他写作这封信的目的之后,以大量篇幅,列举文学史上大量作家和作品,用十分简洁的语句,叙述历代诗歌发展变化的概况,阐明《诗经》以来反映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他从“六义”着眼,强调“风、雅、比、兴”是“六义”的精髓,并从“六义”的兴起、削弱,以至逐渐衰微、消失,评价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虽然还不能概括从上古到中古诗歌发展的全貌,但基本上能自圆其说,成一家之言。他还提出诗歌的内容必须做到“根情”、“实义”,就是说诗歌所体现的感情和意义,正像植物的根和果实一样;而形式上的“苗言”、“华声”,是指诗歌的语言和声韵只是苗和花。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说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内容是诗歌的根本,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只有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才能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按照这个观点,他在《诗经》之后,特别推崇杜甫的作品。肯定《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等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名句,而对六朝以来出现的脱离现实、绮靡颓废的文风,“嘲风雪,弄花草”的形式主义作品加以批判和否定,态度明确,褒贬基本得当,为他提倡的新乐府运动揭示有力的理论根据。

  白居易从自己的勤学苦读,谈到仕宦之后潜心诗歌创作,以及作品的巨大影响,在总结创作经验时,着重谈到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得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结论。他谈到自己“苦学力文”的过程,说从二十岁以后,“昼课赋,夜渎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描写具体生动,读后令人感动。他还谈到,在创作《贺雨》《哭孔戡》《秦中吟》等诗篇时,由于紧密联系当时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现实,贯彻自己提出的创作主张,却被达官贵人切齿痛恨,但他毫无反悔之意:“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相反,他对自己的诗文得到各阶层人民的欢迎,感到由衷的高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减雕虫之戏,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白居易诗歌无论是在当时或是后世,影响是很大的,正是由于他用诗歌作武器,揭露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具有进步意义。他特地把自己诗歌创作中有关“美刺兴比”的篇章,编为《新乐府》一百五十首,称为“讽谕诗”,体现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成果。

  白居易以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教为准则,说明他写“讽谕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其目的还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他写“闲适诗”是表现“独善之义”,特别是贬谪江州之后,他在政治思想上由积极转入消极,写了大量的“闲适诗”。所谓“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正是反映他思想上的矛盾,也正是这种思想矛盾,使他的晚年创作走上消极颓放的道路。此外,本文在评价作家作品时,对陶渊明、李白等的诗歌创作的批评也有不当之处,这也是必须加以指出的。▲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金沙江

杨慎杨慎 〔明代〕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再次韵作招隐篇

陈造陈造 〔宋代〕

我家五亩园,泉细地不渴。
载酒噬肯游,开门谁汝遏。
典衣买花栽,种十八九活。
繁华出荒秽,天巧容人夺。
三径纡晓步,两部厌晴聒。
长日岸帻啸,看人曳裾谒。
伸屈较倚伏,烜赫藏戾孽。
蛮触胜负间,吾老饱所阅。
孰知花药畴,细炷沈檀屑。
此乐彼莫顾,渠爱我已割。
微吟会心处,山鸟亦欣说。
焉得喙三尺,佳处为君说。
秋兰媚幽芳,野竹挺高节。
当知陶一觞,可敌萧八叶。
骈来作螟赢,独产耿玉雪。

赠蓝琴士三首

白玉蟾白玉蟾 〔宋代〕

江湖见说老蓝公,今日相逢在玉隆。
竹样精神梅样骨,况君梅竹在胸中。

尺五庄即事诗十二章 其三

姚燮姚燮 〔清代〕

元龙文宴地,乱草过阑干。春尽游人少,堂虚积气寒。

深深尘榻在,片片落花乾。朋旧三年梦,临风独岸冠。

颂古九十八首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似水煎茶待故人,知音吃了笑忻忻。
茶水本来无一说,扬眉早是自瞒心。

感皇恩·合浦未还珠

姬翼姬翼 〔元代〕

合浦未还珠,空捞赤水。蒿目蓬心两何济。纵令垂手,援溺孜孜为意。奈洪波浩汗、争沉底。槐里图勋,枕中得意。说与重玄淡无味。木鹅休放,三老归来沉醉。对晴波不用、云霞饵。

惜余春慢 徐金桥主政集同人于尺五庄饯春

黄燮清黄燮清 〔清代〕

小雨清尘,微阳催暖,暗绿天涯烟草。花随燕堕,客为莺来,幽径乱红难扫。

惆怅朱檐画廊,如此芳时,倚栏人少。剩隔溪蝴蝶,参差装点,夕阳词稿。

曾记得、陌上寻钿,湖边沽酒,艳说苏堤春好。罗裙梦里,玉板尊前,忽忽旧愁颠倒。

重听清歌曼声,振触无聊,那回情抱。况东风亭馆,飞残香絮,柳阴深了。

铜陵执热书怀十首,时苦旱 其五

邓云霄邓云霄 〔明代〕

纵有冰纨扇,难消大块炉。玄霜何日致,肺病几时苏。

河朔须豪饮,肥𧒭立可屠。铜陵多洞穴,怪不类宜都。

度大庾岭

吕定吕定 〔宋代〕

凿破鸿蒙一窍通,至今传说九龄功。
天垂瘴雨蛮烟外,路入炎荒火树中。
万里关河瞻北极,两行旌旆过南雄。
鹧鸪声里端阳近,榕树青青荔子红。

灵羊窟

黄非熊黄非熊 〔宋代〕

灵羊别去几何春,尚有悬岩旧窟存。
左右莫知归穴路,高低惟见去蹄痕。
千寻飞瀑垂峰顶,一洞寒云锁石门。
好是月明群籁寂,几声閒答树头猿。
© 2023 经典古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